儿童的品德是在他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接受来自外界的各式各样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的积极、有的消极,从而形成各式各样的观点、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家庭、社会和学校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儿童是在家庭、社会、学校生活中长大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有教育性的方面,也有非教育性的方面,儿童的品德主要是在教育性的方面形成的。家庭是一个有意无意向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场所,它对儿童品德的影响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家庭中,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孩子的品德。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其间的情感联结是最重要的特征,这使得父母对孩子的品德影响是主要以情感交流的方式进行的。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和父母在一起渡过的,父母对其品德的影响又是十分持久和连续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具有复杂多样性和不易控制的特点。这里的社会环境是狭义的,因为学校和家庭都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它们对孩子的影响有专门化、有目的的特征。其余的社会环境比较杂乱而不具有专门化的特征。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几乎每个儿童都有他喜欢的电视节目,这些节目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和改变着儿童品德;书籍是另一条社会对儿童发生影响的途径,孩子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吸收着图书中的内容,其中一部分变成儿童品德的组成成分;社会风尚对儿童品德的塑造直接而无形,儿童好奇而缺乏主见,容易追求时代风尚;社会活动会以多种方面吸引儿童参加,有的活动适合儿童参加,会对他产生积极影响,有的不适合他参加,会有消极影响。学校在对儿童的品德影响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学校可以专门采取措施,有计划有目的地塑造儿童品德,它可以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效。学校通过德育活动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了社会对儿童品德的影响。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对孩子的影响,强化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实现社会对儿童品德影响的优化组合。一方面,它把握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调整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它积极开展家长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和学校对学生品德的要求,反过来又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取得对儿童品德影响的一致性。
上一篇:特殊能力与天赋
下一篇:理论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