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周公拜前,鲁公拜后
【出典】 《春秋公羊传·文公十三年》:“周公何以称大庙于鲁,封鲁公以为周公也。周公拜乎前,鲁拜乎后。曰:‘生以养周公,死以为周公主。’”东汉·何休解诂:“始受封时拜于文王庙也。《尚书》曰‘用命赏于祖’是也。父子俱拜者,明以周公之功封鲁公也。”参见“周公”条。
【释义】 周公,指周公旦,鲁公,指周公旦之子伯禽。周灭商后周公以功被封为鲁公,但他并未至鲁就封,而是被留在周辅佐武王,继而辅佐成王。因为周公功勋卓著,后又封其子伯禽为鲁公,伯禽至鲁就封。被封爵时要拜于周文王庙,故言“周公拜乎前,鲁拜乎后”。后遂用以咏父子先后同居一官。
【例句】 ①记从来人道,相门出相,金印累累尽有。但直须、周公拜前,鲁公拜后。(辛弃疾《瑞鹤仙·上洪倅寿》1895)这里用“周公拜前,鲁公拜后”之典,祝洪氏也像其父一样官拜丞相,实现“相门出相”。②冠冕在前,周公拜手,同日催班鲁公后。(辛弃疾《感皇感·寿陈丞及之》1917)这里变化运用“周公拜前、鲁公拜后”之典祝愿陈及之也像其父一样同获高官,使人歆羡。
上一篇:典故《周公不梦》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周公瑾》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