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帜易帜
【释义】
拔掉他人的旗帜,换上自己的旗帜。现指取而代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典故】
韩信早年家境贫寒,秦末时期投奔到项羽帐下,加入了反秦大军,但并未得到项羽的重用。刘邦入蜀后,韩信离开项羽而归于刘邦帐下,但依旧没有得到重用。韩信经常和刘邦器重的萧何交谈,并深得萧何的赏识。后来,在萧何的力荐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成了刘邦的大将后,带兵占领了魏国和代国,之后又东下井陉攻打赵国。赵王和大将陈馀率领二十万大军在井陉口抵御。
赵国的谋士李左军献计,自己带领三万军队,突击汉军的后勤装备以及粮食,井陉的赵军则以静制动,不与其交战。这样一来,不出十天,汉军必败。只是,陈馀对李左军一直心怀偏见,不愿意听取他的建议。
韩信得到这个消息后,很是高兴,便直接奔赴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半夜,韩信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拿着一面红色的旗帜,悄悄隐蔽到井陉口的山后,韩信对他们说:“我会另外派遣一支部队去和赵王的军队对峙,并且会佯装败退。那时,赵军必然会倾巢而出追击。你们要趁着这个机会,冲进赵军军营,将赵军的旗帜拔掉,换上汉军的旗帜。”
随后,韩信又派遣了一支万人军队,故意摆开背水一战的阵势,吸引赵军出兵。赵军看到这一形势,自然开门迎击。汉军一边迎击,一边佯装向水边退去。赵军也如韩信所料,倾巢而出,追击汉军。
此时,事先埋伏在井陉口山后的两千汉军,趁着赵军营中无人,迅速拔掉了赵军的旗帜,换上了带来的汉军旗帜。追击汉军的赵军,因一时无法击破汉军,便又想返回营地。走到半路,远远看到营地中全部都是汉军的旗帜,便认为汉军已经占领了营地,军心大乱,各自奔逃。之后在汉军的两面夹击下,赵军全军溃败,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捕。
上一篇:拔山扛鼎典故故事|拔山扛鼎释义
下一篇:拔苗助长典故故事|拔苗助长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