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三章)
20.1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1)在尔躬,允执其中(2)。四海困穷,天禄(3)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4)敢用玄牡(5),敢昭告于皇皇后帝(6):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7),简(8)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9)。”
周有大赉(10),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11)。百姓有过,在予一人(12)。”
谨权量(13),审法度,修废官(14),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15),天下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16),公则说。
译文
尧禅让时说:“你这位舜啊!上天的大命落在你身上了,你要诚实地保持不偏不倚的中道。如果天下百姓困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就会永远终结。”
舜禅让时也用这些话告诫禹。
商汤说:“小子我谨用黑色公牛来祭祀,明白地禀告于伟大的天帝:有罪的人我不敢赦免,您的臣仆有罪我也不敢隐瞒,这些在上帝心里都明明白白。如果我有罪,不会牵连天下百姓;如果天下百姓有罪,罪在我身上。”
周朝厚赏天下,使善人富足。周武王说:“商纣虽然有至亲的臣子,比不上我周国有仁德的人。百姓有不好的地方,罪过在我身上。”
谨慎地审定度量衡的标准,整顿已废弃职守的官府工作,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复兴衰败灭亡的国家,承续已断绝的后代,提拔隐居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心悦诚服了。
所应重视的是:人民、粮食、丧葬、祭祀。
宽厚就会得到民众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民众的信任,勤勉就会建立功绩,公平就会使民众高兴。
注释
(1)历数:天道。这里指帝王继承的次序。(2)允执其中:诚实地坚持不偏不倚的正道。允:诚实。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曰:“允,信也。”中:中道;不偏不倚的正道。(3)天禄:上天赐给的禄位。(4)履:商汤的名。(5)玄牡:黑色公牛。(6)皇皇后帝:伟大的天帝。皇皇:大;伟大。后:君主。(7)蔽:隐瞒。(8)简:明白。(9)朕躬有罪四句:《尚书·汤诰》作:“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蔡沈《书集传》:“然天以天下付之我,则民之有罪,实君所为;君之有罪,非民所致。”万方:所有的诸侯国。这里指天下百姓。(10)赉(lài):赏赐。(11)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尚书·泰誓中》作:“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意思是商纣有亿兆平民,但离心离德;我有治乱的大臣十人,都同心同德。商纣虽然有至亲的臣子,比不上我周国有仁德的人。蔡沈《书集传》:“言纣虽有夷人之多,不如周治臣之少而尽忠也。周,至也。纣虽有至亲之臣,不如周仁人之贤而可恃也。”(12)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尚书·泰誓中》作:“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云:“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凡百姓之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皆我一人之责,今我当顺民心,以诛无道也。蔡氏谓民皆有责于我,似为纡曲。”按,蔡沈《书集传》云:“过,《广韵》:‘责也。’武王言天之视听,皆自乎民。今民皆有责于我,谓我不正商罪。以民心而察天意,则我之伐商,断必往矣。”予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为予一人。(13)权量:衡器和量器。(14)修废官:整顿已废弃职守的官府工作。修:治理;整顿。官:官府;官职。(15)兴灭国三句:程树德《论语集释》引金澄曰:“兴者,于有子孙而失其爵土者,立其本支也;继者,于有爵土而无子孙者,立其旁支也。”(16)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此三句与《论语·阳货》17.6章相重复,只是“民”作“人”。
感悟
一 谨权量八句
请参见《论语·公冶长》5.26章感悟。
二 所重:民、食、丧、祭
请分别参见《论语·学而》1.9章和《论语·子路》13.9章感悟。
三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
请参见《论语·阳货》17.6章感悟。
20.2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1)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2),泰(3)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4)?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5),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6)谓之暴,慢令致期(7)谓之贼,犹(8)之与人也,出纳(9)之吝谓之有司(10)。”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道:“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崇尚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政,这就可以治理政事了。”
子张说:“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施惠于百姓而不浪费钱财,使百姓劳作而不引起百姓怨恨,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贪婪,安宁而不骄傲,有威仪而不凶猛。”
子张说:“怎样才能做到君子施惠于百姓而不浪费钱财呢?”孔子说:“根据百姓所处的有利条件而利导之,这不就是君子施惠于百姓而不浪费钱财吗?选择可以劳作的时间而使百姓劳作,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想要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怎么算贪婪呢?无论财富多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安宁而不骄傲吗?君子衣冠端庄,目不斜视,庄严的神态令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有威仪而不凶猛吗?”
子张说:“什么是四种恶政?”孔子说:“不以礼义教百姓而以罪杀害百姓叫做暴虐,不事先告诫百姓却责其成功叫做急躁,政令不明确却突然限期完成叫做坑害,同样是给人东西,出手吝啬叫做小家子气。”
注释
(1)屏(bǐnɡ):通“摒”,摒弃。(2)欲而不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贪婪。皇侃《论语义疏》:“君能遂己所欲,而非贪吝也。”(3)泰:安宁;安定。(4)君子无众寡四句:皇侃《论语义疏》:“言不以我富财之众,而陵彼之寡少者;又不得以我贵势之大加彼之小也。我虽众大,而愈敬寡小,故无所敢慢也。能众能大,是我之泰;不敢慢于寡小,是不骄也,故云泰而不骄也。”(5)尊其瞻视:使自己的目光严肃。尊:尊重;严肃。这里为使动用法。瞻视:目光。《尔雅·释诂》:“瞻,视也。”(6)不戒视成:不事先告诫却责其成功。何晏《论语集解》引马融曰:“不宿戒而责目前成,为视成。”(7)慢令致期:政令不明确却突然限期完成。皇侃《论语义疏》引袁氏曰:“令之不明而急期之也。”(8)犹:均;均是。王引之《经传释词》:“犹,犹均也。物相若则均,故犹又有均义。”(9)出纳:偏义复词,指出;出手。(10)有司:掌管某方面事务的小吏。这里指小家子气。
感悟
什么叫“惠而不费”?孔子解释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什么叫“因民之所利而利之”?邢昺《论语注疏》云:“民居五土,所利不同。山者利其禽兽,渚者利其鱼盐,中原利其五谷。人君因其所利,使各居其所安,不易其利,则是惠爱利民在政,且不费于财也。”总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能够给人民带来实惠,而又不劳民伤财,就是“惠而不费”。
执政者免不了要叫百姓劳作,自古皆然;如果大兴徭役,则势必引起百姓怨声载道;即使是出于爱民而叫百姓劳作,如果没有受到百姓的信任,百姓就会认为官吏这是虐待他们。所以“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论语·子张》19.10)那么怎样才可以既能使百姓劳作,又不使得百姓有怨言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像孔子所说的那样:“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意思是“选择可以劳作的时间而使百姓劳作,又有谁会怨恨呢?”“择可劳而劳之”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使民以时”(《论语·学而》1.5)。意思是“在农闲时役使百姓”。这样来劝百姓从事生产劳作,就会收到“劳而不怨”的效果。二是像子夏所说的那样:“君子必须受到百姓的信任之后才去叫百姓劳作”,让百姓知道这是为了他们能够有收获才叫他们劳作的,百姓当然就不会认为这是虐待他们了。
人皆有欲,皇侃《论语义疏》云:“欲有多途,有欲财色之欲,有欲仁义之欲。欲仁义者为廉,欲财色者为贪。”所以孔子解释“欲而不贪”说:“欲仁而得仁,又焉贪?”意思是“自己想要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怎么算贪婪呢?”
人们的财富有多少之分,势力有大小之别,有的人见到有钱有势之人,则点头哈腰;见到无钱无势的人,则鼻孔朝天。君子却不是这样,他对谁都不亢不卑,始终保持一种安宁的心境。所以孔子解释“泰而不骄”说:“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意思是“无论财富多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安宁而不骄傲吗?”
什么叫“威而不猛”?孔子解释说:“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意思是“君子衣冠端庄,目不斜视,庄严的神态令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有威仪而不凶猛吗?”孔子就是“威而不猛”之君子。例如:“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7.38)意思是“孔子温和而严肃,有威仪而不凶猛,庄严而安详”。皇侃《论语义疏》引王弼曰:“温者不厉,厉者不温。威者必猛,不猛者不威。恭则不安,安者不恭。此对反之常名也。若夫温而能厉,威而不猛,恭而能安,斯不可名之理全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19.9)意思是君子的神态有三种变化:远看他时觉得他庄严,接近他时觉得他温和,听他说话时觉得他严厉。朱熹《论语集注》云:“俨然者,貌之庄。温者,色之和。厉者,辞之确。”又引程子云:“他人俨然则不温,温则不厉,惟孔子全之。”又引谢氏云:“此非有意于变,盖并行而不相悖也,如良玉温润而栗然。”顾炎武《日知录·听其言也厉》云:“君子之言,非有意于厉也,是曰是,非曰非。孔颖达《洪范》正义曰:‘言之决断,若金之斩割。’居官,则告谕可以当鞭朴;行师,则誓戒可以当甲兵。此之谓‘听其言也厉’。”综上所述,“温和”与“严肃”,“有威仪”与“不凶猛”,“庄严”与“安详”皆是对立关系的概念,然而它们却完美而和谐地统一于孔子身上。孔子的这种容貌气质,是其内心修养的体现。孔子之风采,亦由此可见。
子张问:“什么是四种恶政?”孔子说:“不以礼义教百姓而以罪杀害百姓叫做暴虐,不事先告诫百姓却责其成功叫做急躁,政令不明确却突然限期完成叫做坑害,同样是给人东西,出手吝啬叫做小家子气。”简言之,四种恶政就是虐民、暴民、贼民和不惠民。
综上所述,“五美”既是从政的美德,也是从政的方法,这是告诉执政者应该怎样做;“四恶”既是从政的恶德,也是从政的大忌,这是告诉执政者不应该怎样做。如果能够做到“尊五美,屏四恶”,那么从政还会有什么困难呢?
20.3 孔子曰:“不知命(1),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知道自然发展规律,就不能成为君子;不知道礼,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知道分辨别人的话,就不能了解别人。”
注释
(1)命:天命,指人力所不能支配的自然发展规律。
感悟
一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请参见《论语·子罕》9.1章感悟。
二 不知礼,无以立也
请参见《论语·里仁》4.13章感悟。
三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请参见《论语·公冶长》5.10章感悟。
上一篇:《论语·宪问第十四》是什么意思,全文翻译,讲的是什么思想
下一篇:《论语·微子第十八》是什么意思,全文翻译,讲的是什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