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歇图
五代·后唐· (传) 胡瓌作
绢本设色
纵三三厘米
横二五六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大漠荒原,土岗平远,一群疲惫的人马驻足休息;鞍鞯上缚着的鹅雁之类说明他们是巡猎归来,从着装服饰上看,画中人属于北方游牧部落;他们的出现打破了塞外荒漠上的平静,随之而来的乐舞、宴饮更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这就是传为五代时期契丹族画家胡瓌作《卓歇图》所展现的一幕契丹可汗率部出猎后歇息饮宴的热烈场景。
“卓歇”一词的含义不见记述,《辽史》中有“卓枪”、“卓帐”等词语,“卓”是“立”的意思。“卓歇”就是立起帐篷歇息之义。作者画过大量同类题材,这幅画中虽无篷帐,同样是描写歇息场面,所以依旧沿用这个标题。
胡瓌善画北方草原部落游牧生活,宋《宣和画谱》载其作品六十五件,其中以“卓歇”为名的就有九卷之多,这里的《卓歇图》没有赵佶的收藏印和题字,可能尚属九幅之外。原画题跋说清康熙时收藏家高士奇在苏州得到了它,已破裂不堪,由高手装裱后居然“精彩灿然”。
本幅无款印,引首清张照题“番部卓歇图”,清高宗弘历书“卓歇歌”,后纸有王时、高士奇、张照题记。共有鉴藏印记三十方。
画卷分为两大部分,前部约三分之二,描绘了一群骑士。他们身着长袍,头系发辫,骠悍壮伟,是典型的游牧部落男儿。卷首一人扶靠座骑而立,正在与对面坐着的人谈话,他浓眉细目、满面黑须、秃头方脸、肩腰宽厚、身材高大,手拎一条马鞭。从其潇洒姿态不难设想他鞭催追风快马、驰骋荒原,弯弓射雕、斗酒畅饮的豪爽气概。骑士们簇拥一处,有立有坐,有的舒展腰身,有的打着呵欠,神色劳顿。可以想象不久之前刚刚进行了一番狂热的纵马围猎,现在他们一边休息,一边担任着可汗宴饮的警戒。除人物的丰富多姿外,番马形象亦十分动人,有正有侧,有向有背,有的回首,有的低头,都和主人亲昵地聚在一起。
契丹可汗也在“歇”,但这种“歇”却颇为热闹多彩。在一块华丽的地毯上,可汗盘腿而坐,侍从敬上一碗酒,可汗捧起来一饮而尽。旁边坐着阏氏,她眉清目秀,面色白皙,端庄可敬。为助便宴之兴,前面一名侍从正手舞足蹈地表演着,旁侧有一个五人组成的乐队在伴奏。坐席周围,十几名男女侍从敬立服侍。和骑士们相比,这些人服色清浅,仪态文静,显出习惯于舒适安闲的宫廷生活。
卓歇图
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中评胡瓌:“善画番马,骨格体状富于精神,其于穹庐部族帐幕旗旆、弧矢鞍鞯,或随水草放牧,或在驰逐弋猎,而又胡天惨冽,沙碛平远,能曲尽塞外不毛之景趣,信当时之神巧,绝代之精技欤,故人至于今称之。”印证此图,不为过誉。
《卓歇图》的构图处理是相当出色的。作者在卷首安排密密集集的一群人马,形象各异,姿态嘈杂,穿插错落,配以重色点缀,竭尽繁密之能事。接下去又由几个面向外侧的骑士将动势引向后方,与一组人马相呼应,中间由牵马人联接起来。其势疏密得当,回旋贯通。下一部分宴饮场面取圆转放射状,围绕中心,动势相对稳定。卷尾由并立的几个乐队人物压住阵角。人物组合之间用淡墨勾染出山冈坡脚,起伏有致,使全卷浑然一体。这样,展卷伊始,首先吸引住观者的注意力,令人眼花缭乱,然后引入轻松之处,复归于热烈场面,以平稳收势。这种凝聚疏放的掌握,得心应手。
《卓歇图》的笔墨技巧相当熟练,线条勾画精细准确,人物衣纹简括,运笔轻松自如。尤其画马所用线条“握笔落墨,细入毫芒,而器度精神,富有筋骨”(《五代名画补遗》),“虽繁复细巧,而用笔清劲……以狼毫缚笔疏渲之,取其纤健也”(《图画见闻志》)。刻画马的形体结构夸张而准确生动。敷色多用矿质红、青颜料,浓重稳实。
胡瓌的绘画艺术在当时即以深入真实地表现部落生活而获得很高评价,对以后的绘画发展亦有一定影响。他的儿子胡虔直接继承他的画风,从所画内容到表现手法都达到难辨真伪的程度。五代时期有人专学胡瓌番马格调,宋人对他的画更是推崇备至。宋《宣和画谱》还作了断言:“故知瓌定非浅浅人也。”
上一篇:《射骑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下一篇:《珍禽图》原图影印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