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集禽图
元·王渊作
纸本水墨
纵一三七.七厘米
横五九.五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自从五代黄筌开创工笔花鸟画以来,后世画家,莫不从中得益,或承其衣钵,传其流绪,或取其精华,自创一格。元代以墨笔花鸟著名的王渊,就是后一类型中的佼佼者。他的传世精品《竹石集禽图》,可谓其代表作。
《竹石集禽图》,一名《花竹禽雀图》。画身右下方,有两行隶体款识:“至正甲申夏六月望,钱唐王若水为思齐良友作于西湖寓舍。”下钤白文印两:一为“王若水印”,一莫辨。画身左上角,又有朱维□题诗及跋语。题云:“钱唐画史金门客,笔底□机出胸臆。珍禽栖息□□□,犹能□□□飞翼。□□(疑为‘宣德’二字)八年癸丑九月既望,秦溪朱维□□。”此图曾经清初梁清标收藏,乾隆时入清宫,建国后为上海博物馆收藏。
画家在此图中,以灵活多变、充满情趣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花鸟竹石的真切感受。画的主体部分,是一雄一雌的两只吐绶鸟与一块危石。雄者栖于危石之上,目光炯炯,头上两根高高翘起的羽毛,宛如一对坚硬的犄角,胸部毛色斑烂,纹样奇异,真有一种雍容庄重之势。而那只雌吐绶鸟,则半藏于危石之后,探出身子,仰头屈颈,回眸凝视,显得十分温顺安详。这样,两只吐绶鸟一高一低,一前一后,所处位置是不同的,然而雄吐绶鸟的目光微微下视,与雌吐绶鸟的眼神似接未接,若即若离,雌吐绶鸟却表现出一种依恋之情,这说明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而那块石头,画家用粗简有力的笔触,画出了富于变化的形状,给人一种坚实的感觉,它对突出吐绶鸟的雍容庄重和温顺安详,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
然而,画家的匠心并不以此为满足,为了更好地表现吐绶鸟的奇姿,他又安排了几株盛开的杜鹃和一丛竹枝,衬托着在画幅的上端,还画有几只腊嘴,其中三只已腾跃翻飞,另一只也作翘首欲飞之势,这种强烈的动感,正与主体部分的凝重沉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值得玩味的是,画家并不将这几只腊嘴的姿态引入画幅的中心部位,而是让它们向画幅的右上方空白处飞去,这也可以使人联想到在画幅之外的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由此,可以看出画家艺术构思的巧妙。
此图的笔墨技法,颇能体现王渊花鸟画的特色。王渊的花鸟画,师从黄筌一派,讲究勾勒渲染,但是,黄筌着重敷色,使画面具有一种富丽堂皇的效果,而王渊则以墨代彩,比起设色浓艳的黄家画法来,更有一种雅致沉浑的感觉。在《竹石集禽图》中,王渊描绘禽鸟,以勾勒复加水墨皴染,用笔精细,几乎不露痕迹,而禽鸟的形态、神气,特别是羽毛的层次、质感,无不毕肖,充分显示了他用墨的高超技巧。又用白描双钩画竹枝,其中淡墨,线条挺括,结构准确,哪怕是一根极细的枝杈,其来龙去脉,也交代得十分清楚。王渊又学过山水,主要是从郭熙一路入手,得其雄健明洁之致。这幅图中的石头、土坡,就是用这种笔法来表现的。这一风格,恰恰又与黄氏画法的精细无痕形成对比。
王渊的花鸟画,前人评为“逸品”,因其“艳冶中见淡致,肖似处去痕态”,可谓“骨韵兼绝”(邢侗《来禽馆集》)。从《竹石集禽图》的艺术特色来看,是可以证明这一点的。
元人画墨花墨禽为一特色,而工整一路,王渊可谓代表。
竹石集禽图
上一篇:《秀野轩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下一篇:《霜浦归渔图》原图影印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