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诗意图
元·马琬作
绢本设色
纵九五·六厘米
横五六·三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此图描写山岭深处日暮雨后的景色。画面中央山冈盘桓,形似卧虎,与左右陂陀成鼎立之势。丘陵上林木丛生,枝繁叶密,郁郁葱葱,正是盛夏万木向荣的季节。山下溪流汇聚成潭,冈岸间有板桥相接。近水平台筑茅亭一所。远处山峦层层叠叠,在迷濛的云雾里时显时隐,犹如百千蛟龙在云海中翻腾。山岭脚下冈陵转折深处坐落丛林村舍,掩映在苍茫暮霭里。全图的布局以高峻的峰岫和巨大的冈石作为主体,具有雄伟壮阔的气势。同时布置潺湲和跳跃的溪泉,茂盛的草木和板桥茅舍,并在群峰间烘染缭绕氲氤的云霭,使境界显得既苍莽又空灵。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在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里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马琬可谓深通山水画的要谛,善于把山峦、溪水、草木、烟云融合组成一体,使画面气脉流畅,神采焕发,塑造出“过雨白云肥,丹崖藓作衣。磴回径茂树,景晏阁轻霏”(图上僧如阜题诗)的奇丽意境,画家自题“暮云诗意”,殆非虚言。
贝琼《清江集》称马琬“每遇佳山水必托之毫素,有董北苑、米南宫之法。”此图在笔墨技法上有董源和米家山水两家之长。图中大冈坡石和主峰,运用凝重柔和的披麻皴笔层层勾皴,表现出浑厚伟峻的形势。山顶多矾头和山脚布置卵石的格法都出自董源,而笔法较为简洁。远山和树丛的表现,充分吸收了米氏云山的技法,或用水墨轻染淡抹,或用浓淡墨色纵横点染,把烟雨迷濛的雨霁气象生动地传写了出来。此图在水墨皴染的基调上,还巧妙地敷施色彩。如山峦陂陀罩染一层淡淡的青绿,山巅向阳面敷着薄薄的赭石,树叶点染花青,使物象呈现出晚霞映照下微妙的光影色彩变化,暮色苍茫的气氛相当浓重。
马琬传世作品水墨居多,如至正九年(1349)所作的《乔岫幽居图轴》、至正二十六年所作的《春山清霁图卷》等,都明显地恪守着董源、黄公望的矩步。而此图融会了米家山水的墨法和水墨兼施青绿的手法,格调浑穆而又明秀,可谓是马琬另辟蹊径别具风貌的佳作。
图上画家自题“暮云诗意。至正己丑闰七月望日马琬文璧作”,下钤“鲁钝生”白文方印、“马琬文璧印章”朱文方印。又有四明僧如阜(字物元)的题诗。图经明严宾、清归希之收藏,著录于清顾复《平生壮观》。
暮云诗意图
上一篇:《春塘柳色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下一篇:《渔庄秋霁图》原图影印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