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溟图
明·周臣作
绢本设色
纵二八.四厘米
横一三六.六厘米
藏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
周臣的《北溟图》,以手卷形式写江岸景色。图卷左段临江密实布置丛树、山石、土坡、建筑、小桥、悬泉等。楼阁有高士闲坐观潮;桥上有一士人策杖缓步,后有童仆随行;小径通幽处,可仰见茅亭;悬泉隐现,曲折至小桥处顺流而下。而右部几乎占二分之一段,着意表现江水波涛翻滚,颇有气势。图卷严整精到,笔实神凝,清秀明澈,技巧娴熟,显示了明代院体的时代气息,艺术感染力很强。
《北溟图》左下角作者自题:“北溟图,东村周臣。”无年款,是职业画家惯用的落款法。“北溟”,语出《庄子·逍遥游》,有学者认为也可能是某人的号或斋名,周臣是应此人之请而作。图中背景结合卷扬的波涛,似隐喻一个人要有雄心壮志,大展宏图。《北溟图》和周臣的其他作品如《山斋客至图》、《怡竹图》(上海博物馆藏),《春泉小隐图》、《春山游骑图》(故宫博物院藏)等均属构图严谨、笔意细谨的作品,在总体上表现出周臣布局稳健,笔致清丽,墨法明洁,创作态度严肃认真,画风无一潦草随意的常格。相对而言,《北溟图》在规矩法度、笔墨造型上略显刻实,笔致尖利,笔头较小,可能为周臣早期精心之作。此图承南宋画派,但树、石画法更多近于李唐(南渡前的风格)、刘松年的精严、工整,而与倾向马远、夏圭淋漓苍劲、运笔奔放的“浙派”稍异。明姜绍书谓周臣“画法宋人,峦头崚嶒,多似李唐笔”(《无声诗史》),此卷可见端倪,但又不是一味模拟前人画格。
北溟图
《北溟图》取鉴南宋截取式章法,以突出刻画某一部位形象来构成画面的视觉中心,以简洁空灵、能开能阖来加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用“半寂半喧”布置,画面向左右两边延伸空间,突出主体——临岸江边,和特意夸大的江面作有机联系。此图看似开合单纯的“平远”景,但清旷中见周密,在“繁复曲折”上有它的优胜处。图中树木组合以松树为主,树形尽管曲折多姿,但用笔单纯,大都以湿笔中锋勾出,树干鳞皴加强了特定树木的典型性。其树法属“瘦硬屈铁”外强类,和石法相协调,可视为其特色。
山石画法用笔侧卧,皆小斧劈、马牙一类皴笔;强调第一道笔线的“骨架”作用,勾、皴、染结合,笔墨配合,具有湿笔破墨(水墨渲晕)见壮丽清润的审美效果。气格虽不如宋人宽博,用笔上也不如宋人厚而重,但用笔方刚挺硬,瘦峭尖利,自具清刚秀润的韵致。
画水全以流畅的线条概括,水浪起伏,似有一气鼓荡而成的笔意,颇有气势。在大面积表现水势浩荡、翻滚回旋、浪花飞溅方面有变化,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画卷中的潮水和密集的实景相辅相成,有机组合,处理颇感别致。
《北溟图》是目前明代流传在海外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也是周臣难得的精品。徐悲鸿1935年《故宫所藏绘画之宝》一文云:“中国人自尊之画为山水。有两国宝,已流落日本:一为无款之郭熙画卷,一为周东村《北溟图》。”可见此卷1935年之前已经流失在海外了。
周臣是明前期师承南宋院体的重要画家,学南宋而不属“浙派”,身居吴地又不列“吴门画派”。郑午昌认为院派“用笔较浙派为细巧缜密,且多有柔淡雅秀,近于吴派笔致者”,将周臣列入院派(《中国画学全史》)。
上一篇:《流民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下一篇:《湖山一览图》原图影印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