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争流图
明·文徵明作
纸本小青绿设色
纵一三二.四厘米
横三五.二厘米
藏南京博物院
文徵明山水笔墨蕴藉、清婉文秀,细劲茂密中见爽朗,他以董巨、二米、赵孟頫、“元四家”筑基,虽也取法北格,但一脉相承的南宗画系为其“常格”。董其昌说他画学赵孟頫,“有清和闲适之趣”而“别敞径庭”。他是“吴门画派”的主将。清徐沁《明画录》曾谓文徵明“其山水出入赵吴兴、叔明、子久间,兼得北苑笔意,合作处神采气韵俱胜,单行矮幅更佳”。其最擅青绿山水,承元初钱选、赵孟頫等气格,而自出机杼,和擅长大青绿的仇英以严谨造型刻画的重彩画法审美情趣不同,文徵明的小青绿更能体现时代的风貌。
万壑争流图
现藏南京博物院的《万壑争流图》为文徵明八十一岁时所作的细笔精品,是典型的明人气格的小青绿山水。此轴写高山连亘,萦水曲远,后景层峦耸峙,近处树木疏朗,中间岗阜错落,景物高低起伏,宾主得宜;堤岸小径,有高士漫步于挺秀多姿的乔松拥翠之间……图中景物是文徵明惯常描绘的江南湖山,是适宜于文人心灵栖息的理想的生活环境,也是文人生活宁静、社会较为安适的一种折射。
此轴右上角自题:“比余尝作千岩竞秀图,颇有思致,徐默川子口得之,以佳纸求写万壑争流为配,余性雅不喜作配幅,然于默川不能终却,漫尔涂抹,所谓一解不能如一解也。”观是幅可体会到:
一、这类小青绿画法,上窥唐宋,而法近元人,不受宋人“院体”绘画造型严谨刻实、覆盖性强的重彩画法的束缚,而多取鉴元初钱(选)、赵(孟頫)等人的探索、实践,讲求书法意趣的审美表现方向,至明时演变为重在笔趣、带写意性的着色方法,渗透着文人画的审美观念。它由先前的多勾廓、少皴笔、着色艳丽厚重、装饰性强,发展到在水墨勾皴的基础上薄罩石色,不作石色复叠皴染,工中见写,工中见逸,出之妍润,秾纤得中,正如文徵明体会的“上古之画尽于神,中古之画入于逸”(《岳雪楼书画录》)。《万壑争流图》也如文徵明的水墨一格,小青绿亦趋向“以士气入雅者归之”(徐沁)的艺术意趣。这种着色方法,设色“淡泊”、“萧疏”,不在青绿迹象,孤高拔俗之意,体现在艺术神韵的气息上,静穆处令人娱心悦目,抒情意趣特浓。从美学范畴来考察,这类小青绿画法从形式美感上得萧散闲逸之趣,属工笔文人画的范畴,说明明代对传统青绿一格在文人气息上有很大程度的突破和开拓,表现出浓郁的时代特色。
二、图中树丛脱胎于沈周,笔力老辣,苍中见润,益显蕴藉情味。而整幅山石,墨底落笔明爽,潇洒灵动,特别是以轻灵流畅的长线条来表现水势“争流”的艺术意象。水波从山的峡缝中流出,其源高远;平溪小涧,自上而下,有旋环直捷之势。水口处皆从窄峡中环绕而泻,水境与山脉相通,繁复中求平衡,与山体石色有机配合,平面中见纵深感,线面融洽,颇见协调生动和生活意趣。
三、文徵明画格总体上以笔墨工整细谨、气韵清和闲适为胜,早年细致明丽,中年趋向粗放,晚年则粗细兼具,趋于平和。此晚岁小青绿山水,全图以细劲圆转的线条塑造形象,峰峦造型方折与圆弧相配合,清丽细润中寓秀朗苍率情趣。笔意繁复,刻画细密而多有变化。在协和的绿色调子中,全图精工而有士气,予人以明净典雅的审美感受。
上一篇:《真赏斋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下一篇:《菊石野兔图》原图影印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