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图
清·吴友如作
纸本水墨
纵三六·五厘米
横三七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吴友如的《仕女图》册,体现了画家的典型画风,兹选其中的一幅。画中表现的是庭院一角,在山墙四周数竿修竹和一株梧桐的掩映下,两个女子凭栏而望,一人托腮而睇,若有所思,另一人回首看着她,似乎正在劝解宽慰。
作者吴友如在美术史上地位不高,常被文人画家们视为工匠之辈、甜俗之流。他自习绘画,师法钱杜、改琦、任熊等,擅长人物及肖像,曾以卖画为生,也曾为苏州民间木版画绘制画稿,所作在民间流传甚广,因此被誉为“现代仇十洲”。从这个称号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一是吴善于人物画,尤其是仕女,二是他的作品通俗可喜,颇受大众的喜爱。吴友如曾一度应征到宫廷作画,但因不惯受到束缚而退出,后来他在上海主持《点石斋画报》和《飞影阁画报》,声名大噪。由于画报的特性,他的作品多为石版印刷所制,所以常常像这幅《仕女图》一样使用只有黑白且没有皴染的线描画法。
此画忠实地反映了当时大多数人们的审美情趣,也许是曹雪芹笔下林妹妹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至于病态美在清代成为一种时尚。这两个仕女也是身形孱弱,削肩柳腰,体态纤细,倚靠在栏杆边上,弱不禁风。面目俱是瓜子脸,纤眉细目,樱桃小口,眉宇之间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再加上画面没有色彩,只以墨线勾画,用笔复又细谨纤秀,更加重了这种凄凄然的伤感氛围。绘画风尚总是与时代特征联系在一起,清代,尤其是晚清,本来就是内忧外患交迫的时代,当时“十里洋场”上“时装人物的脸,只要见过清朝光绪年间上海吴友如的画报的,便会觉得神态非常相像。”(鲁迅《略论中国人的脸》)尽管吴友如的这类古装仕女画艺术价值并不太高,但它们深得市民大众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地反映了社会风尚。而就画论画,其精工不苟的态度,极其严肃认真,虽须眉纤微,却无一毫小失。在水墨大写意风靡的画坛上,能不为“草草率笔,不求形似”的潮流所左右,而恪守古典绘画的敬业传统,尤属难能可贵。当然,其气局的萎靡细碎,自是不足称道的。
仕女图
上一篇:《荷花鸳鸯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下一篇:《群仙祝寿图》原图影印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