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悠扬悱恻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蘭陵王首句云:“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九字悲绝。换头云:“春去谁最苦,……”后段云:“春云尚来否。……”其词悠扬悱恻,即以为小雅楚骚可也。填词云乎哉。(王弈清《历代词话》引卓人月语)
【词例】
蘭 陵王
刘辰翁
送春去。 春去人间无路。鞦千外, 芳草连天, 谁遣风沙暗南浦。 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春去,谁最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春去。尚来否? 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解析】 悠扬悱恻,即抑扬顿挫,悲凉凄苦。
刘辰翁生活在南宋末年。此词的题目为丙子送春,实写宋恭帝赵显德佑二年(1276) 春天的事。此时元兵迫近临安,宋帝奉表请降,三月,元让宋帝、太后等北行,南宋名存实亡。此词即以春喻国,抒写亡国之痛,哀惋悱恻,顿挫感人。
全词分三片,片片以送春发端,每片又各有重点。首片以“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突兀而起,总写送春的情势,人间无归路,春将何去,暗寓亡国后的荒凉,接着写芳草连天遮断了归路,送春之地弥漫在一片风沙之中。有人说,此处的“风沙”和下文的“乱鸦”比喻统治者,可参考。“依依甚意绪”是由上面景色引起的内心感受。“甚”字表明感受颇深,感情极况重,“漫忆”二字陡然提起,将思绪从眼前空间转向时间,展开对历史的回忆。”海门飞絮”、“乱鸦过”处,当年曾是灯火辉煌,一片繁华,如今 “斗转城荒”,经历一场浩劫后,昔日的繁华,今日安在? 在今昔对比之中,悠扬悱恻之情自现。
二片写“春去”的影响,暗寓亡国后的悲痛。以“谁最苦”发问,又不直接回答,而是围绕“苦”字,用比喻,从不同侧面,对不同的人加以铺写,“箭雁沉边”比喻被虏北去的南宋君臣,“梁燕”指国破无主,流散失所的南宋士大夫,“杜鹃”则象征死难忠烈的泣血哀鸣。接着再用一“想”字直贯而下,“玉树凋土”化用了 《晋书·庾亮传》 中之意:“亮将葬,何充叹曰 ‘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己。’ ”这里的“玉树”是指那些为国牺牲的人。每念及此,“泪盘如露”。这里又化用了李贺的 《金铜仙人辞汉歌》。“客”是指被俘北上的南宋君臣。“屡回顾”是说这些被俘之人不愿离开,对故国依依不舍。这种感情在日暮时分,斜阳之下更让人难以忍受。二片结束,已对“谁最苦”的问题作了回答,那就是: 南宋之亡给举国上下都带来无比的痛苦。
三片写“春去”的感受,暗寓亡国后的绝望。“春去,尚来否?”又是一个问而不答之句,表面问春,实是问国,春自可再来,国却无再复之日。怎能不令人悲痛欲绝。“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江令,是指江总,他原为南朝陈后主的尚书令,陈亡而北上归隋。庾信原仕南朝梁,奉使西魏,被扣留不放还。这是以两个典故虚写一笔,抒发对故国的怀念。“苏堤”一笔是实写,以风雨凄迷烘托悲苦之情。一史实,一实景,在历史与现实中交叉徘徊加倍对悲凉气氛的渲染。“神游”二句,则化用苏轼、刘禹锡诗句,感叹即使回来也只能记取 “前度”的如花美景,最后三句则又返回到现实,把国家之亡与个人命运融合在一起,凄苦之情不绝。
这首词始终紧扣 “春去”二字,题是送春,词是悲宋,“曲折说来。有多少眼泪。”(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宋末词坛,大多表现 “哀音似诉”的亡国之音,如汪元量、张炎、周密的作品中都不乏悠扬悱恻之作。
上一篇:抒情类·语意悲凉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下一篇:风格类·清新简远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