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类·重叠式·叠字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片辞只字,不经累积,难生情味,尽人皆知;然有累积成为句调之后,而仍不生情味者,则配置不得其宜也。故辞位之配置,为言修辞学者所必当讲求。……配置辞位之最见功效且最易为力者为重叠式,而为难为力且最为巧妙者为回文式,他若蝉联、回环、排比等式均系乎辞位之配置。重叠式有叠字、叠辞、叠句三种。(《詹安泰词学论稿》 第七章 《论修辞》)
【词例】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叠字这种表现手法,在我国古代的诗词曲赋中常被采用。叠字使用得恰到好处,往往能起到奇特的艺术效果。用之写景,则景物更形象可感; 用之抒情,则情感更浓郁生动。昔 《尔雅·释训篇》 中,叠句凡一百四十四,“殷殷惸惸”一段连叠十字,人称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 (《冷庐杂识》 卷五)。后世诗中亦常用叠字。如吴融《秋树》 诗“一声南雁已先红,槭槭凄凄叶叶同”。刘驾诗“树树树梢啼晓莺”、“夜夜夜深闻子规”。又如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晚唐李商隐尤喜用叠字。然而,在使用叠字上历来受到人们交口称誉的当推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这首 《声声慢》。
罗大经云:“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鹤林玉露》)张端义云:“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 《文选》 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 俱无斧凿痕。”(《贵耳集》)徐釚云:“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词苑丛谈》)
当然,叠字的运用与否和运用的多少实不能成为判断一篇作品艺术成就高低的依据,古人也多明白这个道理。如唐人李商隐 《菊诗》: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句法欠通, 故“转成笑柄”(陆蓥《问花楼词话》); 又如元人乔梦符 《天净沙》: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通篇使用叠字,更被陈廷焯斥为 “丑态百出” (《白雨斋词话》)。《声声慢》 的叠字所以值得称道,原因就在于它逼真地传达出了作者在国破家亡及原来本属于她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丧失殆尽之后的处境、神态和心理。“寻寻觅觅”,她在不由自主地茫然而又不停地寻找着; 然而,她什么都没有找到,什么也无法找到,于是,“冷冷清清”,她感到了环境的恶劣难堪;这种“冷冷清清”的感觉一直透入到她的心里,因而更使她感到凄惨悲戚。仅此三句,十四个叠字,便制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极为浓郁的愁惨凄厉的氛围;而且由外而内,写得极有层次。后面,“到黄昏,点点滴滴”,再次用叠字,则与起笔相照应,首尾浑然一体。
宋词中有不少用叠字成功的例子,明杨升庵云:“一句中连三字者,如‘夜夜夜深闻子规’,又‘日日日斜空醉归’,又‘更更更漏月明中’,又‘树树树梢啼晓莺’,皆善用叠字也。”(《词苑》)至于李清照词的用叠字,杨升庵也有说明: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易安酷爱其语,遂用作 ‘庭院深深’数阕”(同上)。可见 《声声慢》 的大量用叠字,是既有创作,又有所继承的。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从使用叠字之高妙这一点来说,恐怕极少有盖过李清照这首 《声声慢》 词的。因为那是诗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身世所构成的艺术精品。李清照此词也属于这类艺术精品,是稀世之音,是超然笔墨之外的杰作。论者盛赞其使用叠字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为词家叠字之法”(清代的 《问花楼词话》),并非溢美。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就是这诸多叠字并不是词人故意雕琢出来的。它是词人情动于中而形诸于言的自然之音。唯其是心声的自然流露,非刻意求工,故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意出奇,从而韵味悠长,成为千古绝唱。后人在用叠字上多所不及,除了因为才力欠缺,恐怕还与刻意雕饰有关。
上一篇:修辞类·加倍法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下一篇:修辞类·实陈告语式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