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类·自成妙谛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通首总是随遇而安之意。山纵好而行难尽,诗未成而雨已来,天下事往往如是。岂若随遇而乐,境愈近而情愈真乎。语意如此,而笔墨入化。故随手拈来,都成妙谛。末二句尤属指与物化。(黄苏《蓼园词选》)
【词例】
鹧 鸪 天
鹅湖归,病起作
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解析】辛弃疾的词,以悲壮慷慨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其主旋律,也有些是表现其寄情山水、旷达自适心情的。这首词,便属后一种情况。
作者在词里叙写了自己对于一次游春活动的见闻和感触。上阕着重写感触。首两句意为:起始有意去寻春,孰料行程未远,便有慵懒之感。既然兴致消尽,还不如回家休憩。信步归途,累了不妨歇息片刻,饮上几杯醇酒再说。这种潇散洒脱的生活方式,比“着意寻春”的苦苦追求当然要舒适多了。在后两句,词人由这次“着意寻春懒便回”的经历进一步想到,世上之事往往难以尽如人意,这正象游山正游到兴致浓厚时,却感到疲倦了; 面对山水美景诗兴大发,正在挥毫赋诗时,却有骤雨降临,催促人赶快回去。“山才好处”两句,词人通过与“寻春”有密切关系的形象化语汇、意象,曲折地表达了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的感喟。
下阕,词人描写他“寻春”不成,踏上归途的见闻。词人手持竹杖,脚著草鞋,悠闲自适地“信步”归去。但见路旁蒿草花正在怒放,红红白白的连成一片,煞是好看;在柔桑相夹的田间小径上,三三两两的少妇笑语盈盈地迎面走来。词人瞧见她们喜上眉梢的神态,不禁感染上了几许兴奋的情绪,心里暗想: 她们大概是趁寒食节回娘家去探望父母的吧。
“着意寻春”,应该说是有意义的事,然而,当忽然兴尽时,也就不必一仍“寻春”的初衷,勉强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须知世上之事,因种种原因、条件的限制,其发展、变化、结果与人之“初衷”不相一致的颇多,而且,改变 “初衷”也未始不是一件好事。如词人的这次“着意寻春”虽未有果,但他在信步返回时随意小酌的悠闲,于无意间观赏到 “朱朱粉粉野蒿开”的山野美景,感受到的“笑语寒食归宁女” 的田家之趣,却未始不是一种补偿,也许,“着意寻春”倒未必有这样的收获。因此,黄蓼园认为此词的主旨是 “随遇而安”,不失为有见之言。尽管作者在词里表露了自己达观洒脱的人生态度和“无可无不可”处世哲学,但一点也未使用说理的笔墨,都是借助具体的动作和生动的画面来艺术地表现,即使在抒发感触的上阕也是如此。这就是“笔墨入化,自成妙谛”,词人的艺术技巧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使人在有限的形象描写里体味到无限的人生底蕴。所谓 “造化入笔端,笔端夺造化”。
从词牌下作者自注可知,辛弃疾是在罢官闲居上饶带湖期间,病后初愈作此词的。作为一个壮怀激烈、文武兼备的爱国将领,他对于自己的被迫退闲,内心深感痛苦、郁闷、徬徨、沮丧,有时便免不了要用乐天知命、皈依自然的老庄思想来麻醉自己。这首词,可以说正是受老庄思想影响的产物。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时期的思想是复杂的,矛盾的,也是变化的,并非始终抱“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对于沦陷的故乡,对于抗金的事业,他还是时常系念于心。如他另一首也是作于“鹅湖归,病起作”的 《鹧鸪天》词里,就有这样两句:“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借写自然景物的“醉”与“愁”,透露了他不能忘情外物、忘情国事的心绪。因此,我们不能单凭一首作品的思想倾向就抽象出作者的全部人生观、世界观。
上一篇:境界类·古今绝唱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下一篇:境界类·命意不凡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