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缠绵凄婉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寄托耶?怀人耶?词旨缠绵,音调凄婉如此。(黄蓼园《蓼园词选》)
【词例】
八 六 子
秦 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弄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解析】 这是一首“为名流推激”(洪迈 《容斋四笔》)的情韵兼胜的上乘词作。被尊为婉约派最佳词人的秦观多才多艺、多情多作。他不仅写出了词意高雅豪爽、音调明快奔放的优秀爱情之词如 《鹊桥仙》(纤云弄巧),而且还写出了词意缠绵悱恻、音调凄婉低沉的动人伤情之品,如 《八六子》(倚危亭)。有人说“欢愉之言难工,愁苦之言易好”,而对秦观说来则是两者兼长兼能、兼工兼好。已被广大读者公认赞赏的愁苦词有 《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等,而此词也同样不失为一首多愁善感、脍炙人口的千古伤心之作。
从艺术技巧上观察,词作者在表现离别相思之情时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以悬念之法表现缠绵深沉之情。《宋四家词选》评起句“倚危亭”堪称“神来之笔”。“神”在哪里?历来说法不一,见仁见智。以笔者拙见,此词起端神在含蓄,没有说破。登高远望,乐景者有之,伤景者亦有之; 抒壮怀者有之,排幽闷者亦有之; 盼情人者有之,聊自慰者亦有之。此句“倚危亭”究竟有何用意?我们暂不忙结论,先看秦观他作所及。《满庭芳》 曰:“伤情处,高城望断”,“凭栏久,……寂寞下芜城”。《江城子》 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减字木兰花》 曰:“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画堂春》 曰:“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此恨谁知?” 《丑奴儿》 曰:“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栏干”。由此可知,登楼倚栏是秦观词作中表现极度愁恨伤感的特定动作的习惯描写。拿此词来说,词中主人公的愁在哪里? 恨在何方?作者没有直接说出,只用一个比喻,“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来含蓄地一点,读者欲知所 “恨”,还需拜读下文慢慢体会。二是用倒叙方式来表现缠绵深沉之情。主人公登高远眺,触景生情,追忆起昔日与那位 “天与娉婷” (天生丽质) 的佳人 “春风十里柔情”的欢娱时光,又想到 “柳外”、“水边”一对鸳鸯情侣分时那藕断丝连的情意和别后那相思难忘的离恨,两两对照,怎不使人 “怆然暗惊”!不思量尚且自难忘,更何况是又思量:“正销凝”!随着一句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遂使恨悠悠、思悠悠引入了一个犹如长流之水的无限境界。三是以景物描写来表现缠绵深沉之情。“恨如芳草”句历来被人称道。张炎 《词源》 说:“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有如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乃为绝唱”。南宋何士信所编 《草堂诗余》 也说:“恨如划草还生,愁如春絮相接。言愁,愁不可断; 言恨,恨不可已”。作者触景生情,借景抒怀,景为情写,景为情用。下片 “飞花弄晚”、“残雨笼晴”的景色描写,纯属是上词别后分时、忆来情多的自然延伸。作者在全词中由情到景,又由景出情,情景交替,转换妥贴。最后以 “黄鹂又啼数声”带住,收结全篇。黄鹂声声,鸣于翠柳,本是美景美声,可此时的听者正在为离情别恨的伤感而凝思出神,不知趣的黄鹂虽有美妙动听的鸣声,却不能为离人解愁消恨,相反倒增添几分烦恼、讨厌。情以景语作结,言虽尽而意无穷。
从全词的风格基调上考察,总体而论是低沉的、凄婉的,与婉转缠绵的词旨是完全吻合的。作者就象一个高明的琴师曲手,登楼倚栏,拨动心弦,弹奏着一曲悠悠伤别的悲歌。尽管我们今天再难聆听到当时人演唱的韵味,但从词作的字里行间还能多少领略到词人的心声情调。“恨如芳草”句的 “恨”字一出,确定了词调的起声便是低沉的,但作者并非一味低沉,一个 “念”字句,增加了一点欢快愉悦,但马上又随 “怆然暗惊”句急转直下,跌落到最低、最悲的音谷。作者在此刻意以乐调衬托悲音,致使词调更显凄婉。下片又再度通过 “无端”句的埋怨、思恋、追忆,使词调渐渐缓慢地上升。“怎奈”句以下,再转忧伤平缓的低调。“正销凝”,此地无声胜有声。“黄鹂又啼数声”,打破寂静,鸟语尾声,起到了似欢非欢、似乐非乐的悲剧音乐效果。无怪有人称秦观为 “知乐者谓之作家歌”。(《避署录话》 卷下)
上一篇:风格类·缠绵幽秀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下一篇:风格类·横空盘硬语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