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类·清丽芊绵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西湖八景词,古今咏者甚多,唯陈西麓允平词皆可传。如苏堤春晓云:“惟有踏青心,纵早起,不嫌寒峭。”平湖秋月云:“采菱舟散,望水天一色。”断桥残雪云:“茸衫毡帽,冷香吹上吟鞭。”雷峰落照云:“暝烟带树,有投林鹭宿,凭楼僧语。”花港观鱼云:“宫沟泉滑,怕有题红句。”南屏晚钟云:“鱼板敲残,数声初入万松里。”皆清丽芊绵之作也。(李调元《雨村词话》)
【词例】
探 春
苏堤春晓
陈允平
上苑鸟啼,中洲鹭起,疏钟才度云窈。篆冷香篝,灯微尘幌,残梦犹吟芳草。搔首卷帘看,认何处六桥烟柳。翠桡才舣西冷,趁取过湖人少。掠水风花缭绕,还暗忆年时,旗亭歌酒,隐约春声。钿车宝勒,次第凤城开了。惟有踏青心,纵早起不嫌寒峭。画栏闲立东风,旧红谁扫?
【解析】 清丽芊绵,指词中偶然出现的光彩照人的清词丽句。“芊绵”是草木蔓衍丛生貌。“芊”是翠绿色,《文选·潘岳〈藉田赋〉》有“蝉冕炯以灼灼兮,碧色肃其芊芊。”吕向注:“灼灼芊芊,蝉玉之色也,言似夜光之璧出于璞,繁茂之松依于山,言光彩盛茂也。”在一首词中出现清丽芊绵的句子,无异于“夜光之璧出于璞”能照亮全篇,而且像点缀在山间的云松,使得山体富有生机,能给鉴赏者以含蓄凝炼、意境绵远之感,使之获得强烈的美感享受。
即如这首《探春》,是词作者抒写在船上(抑或在岸边堤上) 观赏西湖苏堤春景时的感受。作者先写湖面上出现的凄冷景象: 皇家园囿中传来乌鸦啼叫,湖中沙洲上一群白鹭扑啦啦飞起,稀疏的钟声仿佛传入幽远的云端。已是拂晓时分,案上盘香只剩灰烬,幽微的灯光照着沾满尘埃的布幔。在残梦中还吟着“忆妾绿罗裙,处处有芳草”的诗句。卷帘向外眺望,哪里是六桥雾中的柳树?趁着过湖的人少,划着绿色的桨,让游船在西冷着岸。风吹着花枝掠过水面,水中花影如紫雾缭绕,这激起词作者对当年漫游西湖时情景的缅想。那时节,在挂着旗子的亭榭里,游湖人欢歌畅饮,湖面上还隐约可听见踏青赏春者的欢笑声。皇家贵族常常乘着金宝装饰的车,骑着饰有珠玉鞍辔骏马前来西湖游春,只见京城的城门一个接一个的打开。这时的游春的人们,踏青的心情正盛,纵然早起也不嫌春寒料峭。哪里象今天这样,一片肃杀景象,唯有画栏在东风中闲立着,堤岸上淤积的落花由谁来扫呢?
这首词从开头的写景来看,“疏钟”、“残梦”、“篆冷”、“灯微”,都透露着凄清景象,衬托着作者的寂寥心情。这和过去西湖中的游春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那时是“旗亭歌酒”、“钿车宝勒”,“次第凤城开了”。“唯有踏青心,纵早起不嫌寒峭。”如果说前两句是写当年游春的空前盛况,那么这一句则维妙维肖地写出了当年游春者的欣喜心情。这和现时的“画栏闲立东风,旧红谁扫?”的凄凉恰成强烈的反差对照。读到这里,使人们油然产生一种“江山虽在,国势迥异”之慨,依然是旧日西湖,但早已不再是当年心绪了。所以,这一句在词中是光彩照人的清词丽句,广为流传。
类似这种清丽芊绵的句子在陈允平的咏西湖八景词中时时可见。例如 《秋霁·平湖秋月》 写湖中夕晚景象:“千顷玻璃,送远目斜阳,渐下林阒,题叶人归,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这是日渐落,月初升的景象: 湖面上题叶的人归去了,采菱的船也没了,不但万籁俱寂,而且水天一色。这一句写出了西湖的壮阔多娇,正是在这天高湖阔的背景上,“碾空桂魄”的月轮升起,“呼棹过环碧”的素鸥盘旋,构成了以动衬静的画面,给读者以心旷神怡之感。“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是“情中景”,它表现了词作者绵远的思绪,“相思万里,顿隔婵媛”的心情,这种意境,和吴文英的“乡梦窄,楚天阔”相近。再如 《百字令·断桥残雪》 在描写雪中断桥景象时写道:“冻解苔铺,水融莎甃,谁凭玉勾阑。茸衫毡帽,冷香吹上吟鞭。”其中 “冷香吹上吟鞭”是含蓄蕴藉的清词丽句。在“柳际琼诮,梅边粉瘦,添做十分寒”的时节,词人在马上踏蹬执鞭,低吟浅唱,十分惬意,带着梅花香气的冷风扑面而来,然而他却游兴正浓,还要 “闲踏轻凘来荐菊”。“冷香吹上吟鞭”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象这样的清词丽句,在其他咏西湖景物的词中也常常可见。
上一篇:锤炼类·虚字灵动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下一篇:创新类·转益多师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