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类·善能转换前人句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 余 (按: 此条前后文主语皆作“公”,盖指称陆淞,疑此处亦当作“公”)谓后辈作词,无非前人已道底句,特善能转换尔。《三山老人话录》 云:“从来九日用‘落帽’事,东坡独云 ‘破帽多情却恋头’,尤为奇特。”不知东坡用杜子美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整冠。”近日陈子高 (按: 陈克) 作《谒金门》云:“春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小屏山六扇。”乃《花间集》 和凝词:“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赵德庄 (按: 赵彦瑞) 词云:“波底夕阳红湿”。“红湿”二字,以为新奇,不知盖用李后主“细雨湿流光”与《花间集》“一帘疏雨湿春愁”之“湿”。辛幼安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人皆以为佳,不知赵德庄《鹊桥仙》词云:“春愁元是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盖德庄又本李汉老 (按: 李邴) 杨花词:“蓦地便和春,带将归去。”(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 卷二)
【词例】
谒 金 门
题 扇
赵德庄
休相忆,明夜远如今日,楼外绿烟村幕幕,花飞如许急。柳岸晚来船集,波底斜阳红湿,送尽去云成独立,酒醒愁又入。
【解析】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前人某些作品中的精辟语句,在后人的一些诗词中或显或隐的被引用,这种现象被称为用典 (当然,用典还包含引用古代故事等)。诗词用典的目的是“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一》) 。由于引用者艺术造诣的不同,引用的手法和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作者借用前人句来夸耀渊博,哗众取宠,用前人句来粉饰空洞无物的作品,它的流弊就很大,常使“在古人为清新者,袭之即腐烂也,拾得珠玉,化为灰尘”。(刘熙载 《艺概》)有些作者恰当地运用了前人句,能用少数新奇的文字,表达比较丰富的思想内容,给读者以具体、鲜明、沉郁的印象,有的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对前人句“在透过、在翻转,在折进”中进行加工,从中开发出前人没有开发的新内容,起到了“古为今用”的良好作用。杜子美 《漫兴》 九首之二云:“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这首绝句是杜甫信手拈来的“漫兴”,只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的淡淡的穷愁哀叹,没有多少深厚的内容。善能转换前人句的北宋诗人王禹偁巧妙转换了杜甫这首绝句中的个别句子,写成了“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到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王禹偁在这首绝句中,已把杜诗中自然界的鲜花,转换成多灾多难的自己,表达了自己由于屡次直言力谏,为当权者所不容,屡次遭贬的愤懑心情。王禹偁就是个善于转换前人句的名家高手,他把前人的语句巧妙地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中,使被引用的语句在自己的作品中 “浑成脱化,如出诸己。”(沈祥龙 《论词随笔》)
本文抄录的赵德庄的 《谒金门》 也是一首善能转换前人句的词。这首词的下片委婉含蓄地表现了楼阁中的主人公由于离别相思而产生的 “剪不断,理还乱”孤独愁绪。主人公站在楼上,凭栏看到的是 “柳岸晚来船集”,透过这密集的船只又见到 “波底斜阳红湿”,只有处于这种特定环境中的百无聊赖的孤独寂寞的主人公,才能有这种奇特出神的观察力。词中一个 “湿”字,使词句凭添了无限媚力,活脱脱写出了水中落日的奇妙景象,给人一种强烈的新奇、生动、形象的感受,大大增强了这首词的艺术韵味。其实,这个 “湿”字的应用,早在后蜀成书的 《花间集》 中和南唐李后主的作品中,已被巧妙地使用过,只不过 《花间集》“湿”的是 “春愁”,李后主 “湿”的是 “流光”,赵德庄转换前人的 “湿”字,使自己的词增辉添彩罢了。
如何转换前人句,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界长期探讨的问题,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精辟的论述: 清代的沈祥龙在 《论词随笔》 中说:“词贵愈转愈新”;清代的刘熙载在 《艺概》 中说:“词要清新,切忌拾古人牙慧。”清代吴衡熙在 《莲子居词话》 中也说:“用典贵自然融洽而不夸耀渊博”。前人的这些论述,为我们今天研究如何更好地转换前人句,落实 “古为今用”,提供了科学而广泛的理论依据。
上一篇:创新类·点铁成黄金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下一篇:抒情类·借题发挥之烘托法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