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类·短篇曲折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黄苏《蓼园词选》)
【词例】
如 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裳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 《如梦令》 这个词牌,规定写33字。在词里可算是篇幅短小了。一般词人作此小令,都是以正面叙事、写景为主。而李清照的这首词,却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景、情,写法可谓巧妙别致。而且通过对话,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得到了生动的表现。所以黄蓼园称此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评价极高。
开头两句交代对话的背景。闺中少妇清晨醒来,感到虽经一夜浓睡,却还有几分酒意未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昨晚刮起了骤风下起了疏雨,她被风雨所困,足不出户,百无聊赖,便借酒浇愁。谁知多饮了两杯,竟喝醉了。如今醒来,她蓦然想起,庭院里正在怒放的海棠花经昨夜一场风雨,不知怎样了?于是开始了对话,这便是“试问卷帘人”一句的由来。至于具体的问话是什么,词人没有写。但从下文婢女(即“卷帘人”)的答话分析,所问必是海棠花无疑。巧借答话省去问话,这便是不露痕迹的裁剪工夫,使有限的文字包容更多的内容。正在卷帘的婢女对女主人公的发问似乎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更没有体会到此刻女主人公怜花惜春的复杂心情,她只是对门外的海棠花轻瞥了一眼,便信口地回答道: 海棠花还是跟昨天一样,挺好的。词人下“海棠依旧”四字,既写出了婢女的答话,又补出了上文女主人发问的内容,还折射出婢女答话时漫不经心的神态,真是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女主人听了婢女的答话,并没有因此放下心来: 海棠经过“昨夜雨疏风骤”的摧折,怎么会情形“依旧”呢?一个“却”字,透露了女主人对婢女答话的惊诧之心和不满之意。她稍一沉思,手指门外对婢女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好一个粗心的丫头!你可知道、与昨天相比,现在的海棠该是绿叶儿多了几片,红花儿少了几朵。按照格律要求,在“知否?知否?”这个位置上应安排两个叠韵短句。一般词人对此往往处理得不够理想,有牵强、拼凑的痕迹。而李清照下的这两个口语化的问句,传达出女主人急于表明自己观点的心情,与上文内容一气相连,极其自然。尤其是“绿肥红瘦”一语,色彩鲜明,形象逼真,风姿摇曳,内涵丰富,既通俗朴素,又文雅别致,从未经人道过,完全是词人灵心锐感的天才创造。
这首小令的主旨是抒写闺妇伤春惜花的情绪。人所共知,“伤春伤别是唐宋词的主旋律”(万云骏先生语),所以它在情感内容方面就不能说有多少新意和深意。但在艺术表达上却别出心裁,巧妙地安排了一场虽然短小却很有波澜的对话,使作品平添了几分活泼灵秀的韵致。闺妇之发问是“极有情”,“卷帘人”之答语却是“极淡”——这是有情人对无情人,构成一对矛盾,产生了戏剧效果。闺妇不得已而反问,这就不仅是“有情”,并且是“有恨”(怨恨“卷帘人”不懂得惜春怜花,不能够体会自己的心情) 了。至于“卷帘人”能否知道“绿肥红瘦”,词人没有写,我们也不必问,反正,词中女主人的情绪意向和个性特征已经呈露出来了,词人的创造意图也已实现了。黄氏说此词 “短幅中藏无限曲折”,正是就词中的这番对话以及体现在对话中的美学意蕴而言的。
在 《如梦令》 这样一首仅有33字的小词里,通过描写对话来表现自然景象和两个人的思想、情绪、性格,这副笔墨打破了宋人写词以绘景抒情为主的传统写法,崭露出李清照敢于摆脱传统羁绊的创新精神。诚然,词中写对话,李清照并不是第一人,唐代无名氏的 《菩萨蛮》(牡丹含露)里已经出现一对恋人互相斗嘴的内容,但李清照所写就更为简洁,更有意蕴。李清照生活在倡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但她并不甘于严守所谓的 “闺范”,敢于发表见解,呈露才华,既评论朝政国事,谴责朝廷的苟安,抒写抗战之决心,又纵论文学,对北宋著名词人如晏氏父子、欧阳修、苏轼、柳永、贺铸、秦观、黄庭坚等都直言不讳地论其短长。所以缪钺先生赞曰:“论词敢作惊人语,恤纬常怀忧国思。谁似乙庵具真赏,能从 ‘神骏’ 识奇姿。”(《论李清照词》,见 《灵谿词说》)所以,李清照以对话法写成这首 《如梦令》,其创新精神与其一以贯之的卓尔不群的胆魄识见是完全一致的。李清照这种通过写对话使“短幅中藏无数曲折”的艺术技巧,对后代词人有所影响。如辛弃疾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 下阕曰:“昨夜松边醉倒,问松 ‘我醉何如’。只疑松动来要挟,以手推松曰 ‘去’。”用拟人法写词人醉后与松交谈,活泼谐趣。与李清照的这首词似有承传关系。
上一篇:含蓄类·饶有神韵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下一篇:含蓄类·骚情雅意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