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一气卷舒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王圣兴工于体物,而不滞色相。……至慢词换头处,最忌横亘血脉,碧山集中,独无此病。如《摸鱼儿》(略)通体一气卷舒,生香不断,鄱阳家法,斯为嗣音矣。(邓廷桢 《双砚斋词话》)
【词例】
摸 鱼 儿
王沂孙
洗芳林、夜来风雨。匆匆还送春去。方才送得春归了,那又送君南浦。君听取。怕此际,春归也过吴中路。君行到处。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春还住。休索吟春伴侣。残花今已尘土。姑苏台下烟波远,西子近来何许。能唤否。又恐怕、残春到了无凭据。烦君妙语。更为我将春,连花带柳,写入翠笺句。
【解析】 词以 “夜来风雨”使芳林如洗开篇,说春已匆匆过去了。其意颇近孟浩然《春晓》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周邦彦 《六丑》词:“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方才送得春归了,那又送君南浦”。“那又”者,那又能再也。送春已令人堪伤,那又能再送君远行呢?“舒”中有 “卷”,并未如 “直头布袋”(元遗山语),一泻无余,感情上更深一层。“君听取”三句是想象之词。“吴中”,泛指春秋时吴国旧地,亦专指吴郡或苏州府。下面妙笔横生:“君行到处,便快折湖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柳”“留”谐音,“折柳赠别”,自六朝以来沿习成风,以示恋恋难舍之意。如谓用张先 《诉衷情》: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词意(见吴则虞 《花外集》笺注。误作 《蝶恋花》),便乏生趣,实际完全袭用王观 《卜算子》: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两王词都生动活跃,意趣盎然,本词更宛转妩媚,似谐实庄,深切表达出词中主人公对君的一片痴情。
换头 “春还住”,仅就这三个字看,似乎君已 “为我系春”了,但“休索吟春伴侣。残花今已尘土”。正如苏轼 《水龙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显然又没有留住。“还住”,只不过主人公一厢情愿而已。“春还住”与周邦彦 《六丑》“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意甚近。如果周词可当 “十三个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周济《宋四家词选》)的评语,本词这十五个字,其委曲、幽咽、顿挫不也悠然可见! 邓廷桢 “慢词换头处,最忌横亘血脉”,而此篇 “独无此病”的说法,即张炎 《词源》所云:“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这里正是如此。“为我系春住”,是希望,留下了悬念,究竟能否系住呢?“春还住”,希望似是实现了,而刹那间又惊觉春已过去了! 不仅上下片联贯紧密,未离开春,即全篇亦复如是,故 “通体一气卷舒”。接问姑苏台下的碧水,美如西子的西湖,尚留下几许春光,如今在何处在什么地方?“能唤否”?此句缥缈空灵,唤姑苏台下渺茫的 “烟波”欤?唤西子欤?抑唤春欤?反正 “残春到了无凭据”,是任谁都不会知道的。正是 “春归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 《清平乐》 )。实际词人并非全无所知,残春到了,也并非全无凭据,只是惜春之情,使他不忍说出而已。一结,要将象征春天的花明柳媚写入翠笺,至此,“方才送得春归了” 的无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
《云韶集·评》: “此词笔墨仿佛竹山 (按,指蒋捷),集中偶一为之。声情并茂,感慨不尽。绝妙情韵”。陈廷焯云:“《花外集》 中,惟此篇最疏快。风骨稍低,情词却妙”(《白雨斋词话》)。“在恳挚中寓温雅,……在怨悱中寓忠厚,而出以沉郁顿挫”的碧山词,如此 “疏快”的词,确是 “偶一为之”,集中最少见。至云 “风骨稍低”,虽可备此一说,但亦可商榷。“风骨”作为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据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 篇:“怊怅述情,必始乎风; 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 情之含风,猷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 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风”,指作品产生的充沛感人的强烈力量,“骨”,指作品的思想内容,格调清劲,意气骏爽。思想与形式完美结合,从而达到 “风清骨骏”的境界。视 “大雅一席终让碧山”的陈廷焯,以本词较之碧山那些 “琼树寸寸玉,旃檀片片香”并有君国之忧的作品,自是 “骨气稍差”了。不过此词的主要特色,是艺术上颇见功力。本文开头邓廷桢的那番评论,更是着重结构方面说的。“工于体物”,即须似物;“不滞色相”,即不停留于物的形状外貌,须赋予物以情韵。张炎云:“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 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正与上说相仿佛。至云“一气卷舒,生香不断”,指全篇意脉贯通,“若纳水輨,如转丸珠”,流动自然,而又色香俱佳。“生香真色人难学”,尤贵在 “真”。文学的 “真”不同于历史的真,也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真,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规律本身,而艺术家是用想象和思考来体现那些规律的自然现象。正所谓 “以其未尝不似,而未尝似也”(顾炎武《日知录·诗体代降》)。而且正因本词的疏快清空,词中 “君听取”以下数句以及 “能唤否”的痴情,都近姜白石的 “清虚骚雅”,笔之所至,神韵俱似,故云 “鄱阳家法,斯为嗣音者矣”。
上一篇:含蓄类·骚情雅意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下一篇:风格类·平淡入调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