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悲壮苍凉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 “一带江山如画(下略)。”此孙浩然《离亭宴》 词也,悲壮可传。(杨慎《词品》 卷四)
【词例】
离 亭 宴
孙浩然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底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解析】 悲壮、悲愤、壮烈; 苍凉、萧杀、寒凉。悲壮苍凉的艺术风格,正如司空图在 《诗品·悲慨》 中所形容的:“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这种艺术风格,往往以苍劲、凝重的语言、描绘萧瑟悲凉的氛围和意象,构成悲壮苍凉的意境,感慨世事的盛衰,曲折蕴藉地表达郁积胸中的深沉激越的忠愤不平之情。因此,悲壮苍凉的词作,内容深厚而庄重,感情深沉而慷慨,语言凝炼而质朴。这类作品多表现忧愤沉郁的心境。带有苍凉悲慨的色彩。
杨慎 《词品》认为孙浩然《离亭燕》(一作张昪作) 是首“悲壮可传”之作。词中通过写金陵山川形胜的萧疏旷远的苍凉秋色 抒发六朝兴亡之感。起笔概写金陵全景,“一带江山如画”,突出其山水之秀美。秋风萧瑟,草木零落; 而这一带的秋天却是“风物向秋潇洒”,一切景物清疏而爽朗,透逸而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这个“水”承首句的“江”而来。浩瀚的长江水天一色,无边无际; 而以一“浸”字形象地写出了这种水波浩渺的宏阔的景观。“霁色”承“碧天”而来、“冷光”承“水”字而来,雨后晴空中展观的澄澈光色和江面上波光闪现的清冷色调相互映照。“霁色”是静景,“冷光”是动景,而以一“射”字组合成了秋天寂寥的天光水色的画面。“蓼山与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屿、洲是水中陆地,滋生蓼荻。江岸边和洲屿上蓼荻密集,其花随着江风摇曳,掩映远近的竹篱茅舍,构成了寂寞苍凉的境界。“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极目远望,江中行舟风帆高挂,烟外店家酒旗低垂。苍茫江景,勾起思古之幽情:“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个朝代故都,这里在历史上短短三百多年里经历了六朝的盛衰和兴亡,多少人间世事沧桑变化,竟成了渔父樵夫闲谈资料。歇拍“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二句,写词人看到眼前的景物,回想历史上的往事,怀着无比怅惘的心情,倚偎高楼栏杆,眺望凄冷太阳默默地西沉。歇拍这种“极苍凉萧远之致”(《历代词人考略》)的意境,表现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的悲慨和人世沧桑的无情现实的隐忧。象孙浩然这类登临怀古词章,常常运用悲壮苍凉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抒写感喟世事的悲慨之情。
袁去华 《水调歌头·定王台》 也是一首音调苍凉激楚,词情悲壮慷慨的怀古词。定王台,相传西汉景帝之子刘发为望其母唐姬墓而筑,故址在今湖南长沙。词的起首二句“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写定王台雄踞于洞庭湖之滨,矗立于楚国富庶之地古湘州的大地上。辽阔苍莽的背景为下面描写定王台昔日之繁盛作了伏笔。“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此处以问答形式,追溯定王台的历史。原来这台殿乃西汉定王刘发所筑,虽湮废已久,台基犹自巍峨百尺,蔚然可观。“尚想霓旗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此三句由上二句推想出当年定王来此游冶时盛况:旗帜犹如云霓,千骑前呼后拥;更有高亢悠扬歌舞弦管之声,仿佛传入云霄。然而 盛况短暂,繁华消逝已几度春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定王台盛衰变迁,触发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深沉思绪。“兴废”二字既指定王台的兴废胜衰,亦暗指词人所处的南宋王朝国土之沦亡。上片融情于景,缅怀历史;下片则融景于情,悲慨现实。词情由委婉曲折变为率直明朗。换头仍从定王台落笔,从侧面写其衰颓:“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登台望远,老树枝桠枯败、浩浩大江默默东流,渺茫萧瑟,冷落荒凉。眼前苍凉寥廓的秋景、衬托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实际上也就是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形象写照。“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空白”句化用陈与义 《巴丘书事》“腐儒空白九分头”的诗句。此处二句直抒胸臆,写自己满怀报国壮志,请缨无路,虚度岁月,徒然白首。这种有志难酬的悲愤是当时爱国仁人志士的心声, 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一夜寒生关塞, 万里云埋陵阙, 耿耿恨难休。”金人南侵,如一夜之间关塞生寒;万里阴云掩埋皇家陵阙,意味着山河残破,国土沦亡。词人耿耿于怀,悲愤难休。“徒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徘徊在萧瑟秋风里,惨淡的落日使人倍增哀愁。袁去华这首词意境雄浑苍凉,词情悲壮慷慨,词中的爱国激越之情闪烁今古。
南宋爱国词人多有登临怀古词作,抒发自己悲慨世事的忠愤之情,形成了富有时代特点的悲壮苍凉的词风。
上一篇:风格类·逼近大苏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下一篇:风格类·悲深婉笃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