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类·百炼乃出冶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谢无逸,临川进士,自号溪堂。学古高杰,文辞锻炼,篇篇有古意,而尤工于诗词。……其词曰:“黛浅眉痕沁”,“红添酒面潮”。又曰:“鱼跃冰池飞玉尺,云横石岭拂鲛绡。”皆百炼乃出冶者。(漫叟《题溪堂词》,明毛晋编《宋六十名家词》本谢逸《溪堂词》 卷首。)
【词例】
菩 萨 蛮
谢 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蒲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解析】 中国文学史上流传着许多诗文创作中锤字炼句的佳话。杜甫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始不休”;贾岛则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曹雪芹又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些卓有成就的过来之人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深深体味到炼字炼句的甘苦,及其艺术效果,同时也揭示了在文艺创作中锤炼字句的一般规律。诗词同源而异派,两宋词坛上许多词人也深谙此中三昧,在词章创作中字敲句打,留下了优秀的作品。谢逸的 《菩萨蛮》 就是其中之一。
这首词描写暮春景色及伤春之情。上片写抒情女主人公在阳春三月,轻舟短棹去游春。“暄风迟日”点出春意将阑,而游人游兴尚浓。船在绿水中徜徉,河水碧清见底,两岸绿草如烟,景色如诗如画。青山深处传来子规的叫声,提醒游人,春天即将过去,与开篇呼应。词人抓住“暄风”、“水绿”、“草烟”、“青山”、“子规”这些特征性事物,点染出暮春景色的秀丽可爱,又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抒伤春之情。“归来愁未寝”,游春归来不是心旷神怡,而是愁思绵绵,原因正是“匆匆春又归去。”词人用“黛浅眉痕沁”来描摹其愁容可掬之神态,可谓出神入化。一个“沁”字,给人以动感,表示愁由淡到浓,由浅到深,刻划出一个渐变过程。春天即将消逝,姑且抓紧时机消受这无限明媚的春光吧!目光投向户外,“花影转廊腰”,随着阳光的西斜,繁花袅娜的投影转到回廊的中间,象多情的少女,显出千种风情,格外迷人。于是乎,激起了人们心底的波澜,“红添酒面潮”,由于春色醉人,踏春归来的游人如痴如醉,此时看到花影的娇姿,醉意陡增,一个“潮”字,不仅写尽了观花人面部表情的变化,而且道出了心理的微妙动荡,韵味无穷。“潮汐”是最守信用的,春天正如潮水一般,来年定会准时光临,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样,伤春之情得到缓解,面色随之红润,愁思也荡然无存。“潮”字准确地描绘了形和神两者的关系,“面潮”的转红标志着心潮的起伏,构成了动人的意境。要之,这首词中的“沁”、“潮”在作品中起了举足轻重的艺术效果,为之增色生辉,这是锤炼字词的结果,也是词人的匠心所在。
谢逸 “学古高杰,文辞锻炼,篇篇有古意”(宋漫叟《题溪堂词);而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则称之 “字字求工,不敢辄下一语”。两家都肯定了谢氏字斟句酌的特色。他的词确实注重字词的锻炼,试看他的另一首词:
望 江 南
临川好,山影碧波摇。鱼跃冰池飞玉尺,云横石岭拂鲛绡。高树竹萧萧。
寒食近,湖水绿平桥。繁杏梢头张锦旆,垂杨阴里系兰桡。游客解金貂。
其中 “鱼跃”、“云横”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描绘得有声有色,形象飞动,兼具雄壮、细腻之美,成为写景的佳句。细细品味,“飞”、“拂”二字最为传神。由此可见,锻炼字辞就象在词篇中镶嵌宝珠,一、二颗明珠就能照亮全篇,收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古代诗词作家绝大多数都十分重视锤炼字句,也获得了卓越的成效。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就是历来为人称道的以炼字传神的名句。王国维 《人间词话》卷上云:“‘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 ‘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宋祁和张先由此被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和“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 《遯斋闲览》),其影响可见一斑。
锤炼字词并不是一蹴而就毫不费力的,必须反复推敲,千锤百炼,其中饱含着作者的艰辛劳动。锻炼的成功与否固然与作家的艺术修养有关,但主要不是靠心血来潮、灵感发动,而是凭借 “铁杵磨成针”的功夫。功到自然成,百炼乃出冶,经过反复锤炼,最终以极为简炼的字词来揭示生活的本质和底蕴,描绘出动人的意境,从而铸就佳句佳篇,成为千古不朽的艺术瑰宝。当然,锤字炼句也可以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或者在前人佳句的基础上,炼出新意,据 《花草蒙拾》载,“ ‘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当时传为美谈。 吾友公㦷极叹之, 以为卓绝千古。 然实本花间 ‘暖觉杏梢红’,特有‘青蓝’, ‘冰水’之妙耳!”这无疑向我们昭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艺术创作道路。
上一篇:锤炼类·用字不凡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下一篇:锤炼类·衬逗虚字法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