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享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注释〕 天地:这里也指乾、坤两卦。 盈:充盈、充满。 受:继也。 蒙:幼小的样子。 穉(zhì):同“稚”,物之小者,幼稚的事物。 比:依附,辅佐,顺从。 畜:积蓄。指辅佐长上者得俸禄而有积蓄。 此句说人处于逆境就努力争取他人的理解和帮助。 豫:同“愉”。 噬(shì):咬。嗑(hé):同“合”。噬嗑:口中咬有食物。 贲(bì):精美的装饰。 丽:依附。 错:通作措,措施、实施。 遯(dùn):退避。 乖:背离。 睽(kuí):背离,违背。 蹇(jiǎn):跛,困苦。 益:这里指水不断增加。决:河流决口。 夬(kuài):决。 姤:音ɡòu。 井道:指井壁、井底。革:变更,这里指疏井,去除沉积之物。 器:指鼎,政权的象征物。 说:通“悦”。
〔鉴赏〕 《序卦》一篇解释《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产生的年代不晚于西汉初年,因为《淮南子·缪称训》引用了《序卦》中的话。自殷、周起,在后来的数千年中,《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出现了许多版本,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其卦序就同现在的通行本不同。但是,今本卦序至迟到战国晚期已为社会和学术界普遍接受,成为主要的排列方式,所以《序卦》以它为依据,寻求相邻两卦在意义上的联系。
今本六十四卦的排列原则是以符号的联系为主,以意义之间的联系为辅。全部六十四卦是严格地按照对立卦的概念、以二卦为一组排列起来的。对立卦有三种形态:一,是倒爻对立卦,又名综卦,即纵向比较,一卦的卦象与另一卦的卦象上下颠倒;二,是对爻对立卦,又名错卦,即横向比较,一卦的爻象同另一卦相对应的爻相反;三,是二卦上下二经卦(即三爻卦)相互颠倒。今本卦序的通例是按倒爻对立卦排列,也就是说把一对综卦放在一起,如此排列的有二十八对。然而有四对对立卦各自上下颠倒过后,仍然是自身,没有变化,它们是乾与坤、坎与离、颐与大过、中孚与小过,所以它们是以对爻对立卦的关系排列在一起的。至于一组对立卦置于何位,有些是由哲学观念决定的,如乾坤两卦放在第一、二位,是考虑到它们所代表的天地是宇宙的两极、世界万物之源;既济、未济两卦放在最后两位,是因为《周易》认为世界的发展过程不是封闭的,任何一个完成都不是发展的终结,而是新阶段的开始,《周易》的最后一卦并不结束对世界和哲学的论述。
对于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义的解释,《序卦》多与《彖传》和《象传》相同。如根据《彖传》和《象传》,讼卦卦义是诉讼,《序卦》的看法也是如此;蹇卦卦名,《序卦》取《彖传》之说,释义为“难”,即艰难;萃卦的卦义,《彖传》和《象传》都理解为“聚”,《序卦》也接受了这一主张。但是,《序卦》也有一些说法同《彖传》和《象传》相歧异,例如《序卦》说“蒙者,蒙也,物之穉也”,把“蒙”解释为萌、即萌芽,而《彖传》和《象传》都释为蒙昧不明。又如临卦卦义,《彖传》、《象传》都说有临民众之上而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的意思,然而《序卦》却解为“大”。《序卦》的不同的解释是为了建立两卦之间的意义联系的需要。
贯穿《序卦》的一个根本观念是万事万物、乃至整个世界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和转化之中,不会停止于它的本来的状态。所以在《序卦》中最常见的句型是“物不可以终”,如它说:“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如此等等,举不胜举。当然,《序卦》并不否定事物或观念有其自身的确定性,所以它在谈到每一卦的时候,首先给它一个定义,规定它的意义,确定事物的性质,但是正是事物的本性,它的内在的需要和自身发展趋势决定了一事向另一事的转变。如它把蒙卦卦名解为萌芽,然后指出“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可见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不是外部原因造成的,其动力来自其自身。正是这种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事物之间和观念之间的联系。
关于事物变化的一般趋势,《序卦》提出了两种模式。一是前进式,表现了一种进步观。它的抽象概括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进也。”这种模式最生动的具体表现是:“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另一种模式是物极必反,它的表现很多,如“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这反映了《周易》最典型的思想方式。
《序卦》不是从符号的对立、而是从观念上的联系来看卦序,因而也就从卦序的角度说每一卦的意义。它以为每一卦在意义上都是承上启下的,也就是说所有的对立卦排列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在意义上有联系,而且全部相邻的二组对立卦之间在观念上也都相关。然而,一般说来,相邻的二组对立卦之间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符号上都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外,有不少对立的两卦的先后次序并不能从逻辑上推导。因此,《序卦》把六十四卦接成环环相扣的意义链条是勉为其难,免不了有牵强附会之处。尽管如此,《序卦》努力探索事物之间和观念之间的关系,努力寻求事物或观念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力图把《周易》六十四卦变成条理分明的思想体系,这是很有价值的理论尝试。它促进了古人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内容。
上一篇:《庄公十年:曹刿论战》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康诰》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