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曰:‘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惟其陈修,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已,若兹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注释〕 封:康叔,周武王同母弟。 达:通达,指传达政令。大家:指卿大夫。此句应为“以大家达厥庶民暨厥臣”,同样,下一句应为“以王惟邦君达厥臣”。惟:与。 若:这,这样。恒:常。 越:及,并且。 师师:众多的官员。 司徒:古代中央官员,管理土地和人民。司马:古代中央官员,管理军政和军赋。司空:古代中央官员,管理建筑、水利工程。以上合成“三公”。尹旅:众大夫。 罔:不会。厉:滥杀无辜。 敬劳:尊敬、慰劳。 肆徂(cú):赶快去。 肆往:过去、以往。奸宄:内外作乱的人。 杀人历人:杀努力的人。 宥:宽恕。 肆亦:同“肆往”,过去。 见:刺探。 戕(qiānɡ):残害人的肢体。 启监:指分封诸侯,统治臣民。 乱:即“率”,大抵。为:教化。 胥:相。 敬寡:即矜寡、鳏寡,老而无妻谓之鳏。老而无夫谓之寡。 属:附属、从属,指地位低下。 合:同样。由:教导。容:宽容。 效:教。邦君:诸侯王。越:以及。御事:指王室近臣。 引养引恬:长治久安。 攸:所。辟:邪僻。指犯上作乱。 稽:种。 敷:播种。菑(zī):新开垦的土地。 惟:思考。陈修:修治。 畎(quǎn):田间水渠。 垣墉(yōnɡ):墙。 塈(xì):涂屋顶。茨:以茅草盖屋。 梓材:良材。 朴:去皮。斫(zhuó):加工。 丹雘(huò):油漆用的红色颜料。 怀:来。夹:辅。 庶:众多。享:献,即纳贡。 方:国。 后:国君。式:乃。典:经常。集:聚会。 付:给予。越:与。厥:其。 肆:今。 和怿(yì):心悦诚服。迷民:顽民。 用:因而。怿:终,完成。 若兹:如此。监:总结经验教训。
〔鉴赏〕 此文与《尚书》中的《康诰》、《酒诰》一样,也是周公以周成王的名义教育周武王同母少弟康叔的诰词。在周灭商之后,周武王封纣王儿子武庚(字禄父)治理殷商旧民,为了防止武庚叛乱,武王同时封其弟管叔鲜于管(今河南郑州)、蔡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霍叔处于霍(今山西霍州),让他们监视殷商旧贵族。然而“三监”实际上起了相反的作用。武王一死,继位的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三叔不满,竟然串通武庚发动叛乱。周公用了三年时间平定了叛乱,处死了主凶武庚、管叔,流放蔡叔,把作为协从的霍叔贬为庶民;同时将殷代疆土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大约是今天河南省商丘县以东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大片地方,由纣王庶兄微子启治理,封为宋,国都即在商丘;另一部分是黄河与淇水之间殷商旧地,包括商旧都朝歌,封为卫,由周文王第八子康叔管辖。康叔当时年幼,在他即将赴任之时周公作《梓材》给予指导,向他传授治国安邦的经验。
《梓材》所阐述的中心论题是围绕如何才能使国家达到长治久安(“引养引恬”)的问题展开的。周公提出了四项治国大政方针,第一是关心、尊重下属官员。殷商本来就以大国自居,其贵族从来就看不起“小邦周”等诸侯国,纣王统治被推翻以后,他们一直不甘心失败,指望有朝一日能够恢复他们失去的特权。武庚叛乱的被镇压更加深了他们对周人的仇恨,因此康叔面临的是非常复杂的环境,治理殷商故地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对于康叔来说,首先必须要有一支能够依靠的力量,这样才能在那块地方站住脚。所以周公首先强调应当尽力团结属官,在到达卫之后,应首先对他们表示尊敬和慰劳(“肆徂厥敬劳”),这样,才能够得到属官的支持和拥护,实施对于殷商故地的统治。
第二,不要滥杀无辜,要宽恕有罪之人,以安抚人心。康叔的驻地原先是商的国都,有很多人长期与周为敌,甚至参与了武庚的叛周,即所谓“奸宄杀人历人”、“见厥君事戕败人”。周公认为要缓和矛盾,安定社会秩序,所以提出“予罔厉杀人”,要求康叔对这些人予以宽宥,对于那些杀过人,或刺探情报、残害他人身体的人,只要他们不再作恶,就要加以宽容。应当说周公的这一意见是非常正确的。它对于周初政权的稳定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三,关心、爱护百姓,这是周公民本思想的体现,也是周朝先辈所开创的优良传统。在周公看来,人民是一国之根本,百姓的拥护是政权稳定的基本保证。所以他要求康叔让下面的官员不要残害、虐待人民,要尊重治内的鳏寡孤独,即使那些地位卑贱的妇人也要给予关爱,他们犯了罪,要加以原谅;还要设法养活百姓,使他们能够安心地生活,不至于起来犯上作乱。
第四,努力实行德政,这是周公倡导的治国的主要手段,在诰词中周公一再强调德政的重要性,指出周朝先前的国王都是辛勤地推行以德治国的方针,一些贤臣也都积极主动地协助国君将美德运用于政务之中;许多诸侯国来朝贡,表示臣服,就是因为周王实行德政的缘故;同样,只有实行德政,殷商顽民才会心悦诚服地服从周朝君主的统治。《梓材》丰富和加强了古代的德治思想,它同《尚书》中的其他篇章一起构成了儒家德政的政治理念的主要来源。
《梓材》的文字不仅表现了周公的卓越的政治理念,而且反映了周公作为周初杰出的政治家的高尚人格。他对周朝政治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勤勉于政事,始终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旻》)的心态对待摄政大任,对年幼的康叔能否肩负起使命一直放心不下,因此对其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了十分细致周到的考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意见,谆谆教导康叔应当怎样治国。他的胸襟广阔,虽然终身同殷人作了艰难的斗争,但仍以周朝的根本利益为重,没有被对殷人的仇恨所左右,不是主张对他们加以无情的打击,相反强调对战败的敌人要宽容。他既以历史的眼光,主张维护、发扬传统,又从实际出发,要求面对殷人对抗情绪强烈的现实,采取高超的手段,化解仇恨。《梓材》实际上成功地塑造了古代一个英明的政治家的形象。
从艺术手法上说,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广泛地采用比喻,题目“梓材”两字原意良材,这题目就是一个寓有深意的比喻,它使人认识到治国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像木匠加工上等木材那样,要有宝贵的经验和技艺,要勤奋努力,锲而不舍,同样,治国要深思熟虑,精心谋划,要实施正确的政策,运用高明的政治艺术,如此方能达到国安民康的目的。诰词又把治国比为种庄稼,要考虑开垦、整治土地,开挖沟渠,播下种子;又好比建造房屋,砌好了高墙矮墙以后,就要考虑以茅草盖好屋顶,还要堵塞屋顶上的漏洞。所有这些比喻说明理政不能掉以轻心,而要不辞劳苦,深谋远虑,笃行不倦;既要有远大的目标,根本的措施,又要能妥善地采取即时的应对措施,这样国家才能够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这些比喻既生动确切,又含义丰富,使深奥复杂的政治学说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这种表达方法对于缺少政治经验的年少的康叔来说尤其适合。因此,《梓材》在艺术上也达到了成熟的地步。
上一篇:《梁惠王下:独夫民贼可诛》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檀弓下》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