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51〕之〔52〕者善也,成〔53〕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54〕,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55〕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56〕矣。
显诸仁,藏诸用〔57〕,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58〕之谓盛德,生生〔59〕之谓易〔60〕。成象〔61〕之谓乾,效法〔62〕之谓坤,极数知来〔63〕之谓占,通变〔64〕之谓事〔65〕,阴阳不测〔66〕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67〕,以言乎迩〔68〕则静而正〔69〕,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70〕矣。夫乾,其静也专〔71〕,其动也直〔72〕,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73〕,其动也辟〔74〕,是以广生焉。广大配〔75〕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是故阖户〔76〕谓之坤,辟户〔77〕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78〕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79〕谓之法〔80〕,利用出入〔81〕,民咸〔82〕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太极〔83〕,是生两仪〔84〕,两仪生四象〔85〕,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86〕。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87〕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功成器〔88〕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89〕索〔90〕隐〔91〕,钩〔92〕深致〔93〕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94〕者,莫大乎蓍龟〔95〕。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96〕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97〕见吉凶,圣人象〔98〕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乾坤其易之缊〔99〕邪!乾坤成列〔100〕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101〕者谓之道〔102〕,形而下〔103〕者谓之器〔104〕,化而裁之〔105〕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106〕,谓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107〕诸其形容,象其物宜〔108〕,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109〕,以行其典礼〔110〕,系辞〔111〕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112〕,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113〕,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114〕存乎其人,默而成之〔115〕,不言而信〔116〕,存乎德行。
下
……
天地之道,贞〔117〕观〔118〕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119〕者也。夫乾,确然〔120〕示人易矣;夫坤,隤然〔121〕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122〕,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123〕。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124〕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125〕、禁民为非曰义。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126〕,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127〕,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128〕,以类〔129〕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130〕以渔,盖取诸离〔131〕。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132〕,耒耨〔133〕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134〕。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135〕。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136〕,通其变〔137〕使民不倦,神而化之〔138〕,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139〕。……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140〕。子曰:天下何思何虑〔141〕?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142〕而百虑〔143〕,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144〕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145〕也;屈信相感〔146〕而利生焉。尺蠖〔147〕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148〕,以存身也。精义〔149〕入神〔150〕,以致用也;利用〔151〕安身〔152〕;以崇〔153〕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154〕,德之盛也。……
子曰:危者〔155〕安其位者〔156〕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天地絪缊〔157〕,万物化醇〔158〕,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子曰:乾坤其易〔159〕之门〔160〕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161〕而刚柔有体〔162〕,以体〔163〕天地之撰〔164〕,以通神明之德。……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165〕,周之盛德也,当文王与纣之事也,是故其辞危〔166〕。危者使平,易〔167〕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168〕,其要〔169〕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注释〕 乾坤:乾坤为两卦名,就其象征的事物来说,是指天地。 卑:低。指爻所处位置。 贵贱:指天贵于地。 动静:天地动静。 常:常则。 刚柔:天刚健地柔顺。 断:区分、区别。 方:事物的性质。 类聚:指事物因性质相同而聚合。 象:天象。 形:形体,指一切事物的有形之体。 见:现、呈现。 刚柔相摩:从卦象来说,是阴阳两爻错综相合,就事物来说,指阳刚、阴柔互相交感摩擦。 八卦相荡:就卦象来说,指八卦激荡所形成的六十四卦,就事物说,指天、地、雷、山、火、水、泽、风八类事物的相互作用。 鼓:震动。 润:滋润。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得到乾道者成男性,得到坤道者成女性。 知:主管。 太始:初始,指事物最初的开端。 作成物:使万物成形。 易知:以平易为主。知:为人所知。 简能:以简易为能。 知:理解。 从:遵从。 有亲:容易亲近。有,无意义。 有功:功业、功绩。 成位:指人居于天地中的位置,即指人在天地之中的作用。 其中:指天地之中。 准:符合。 弥纶:普遍包括、普遍包含。 幽明之故:隐晦彰显的原因。隐晦,指事物无形,彰显,指事物有形。 原始反终:考察开端返归终始。原,考察、探研。反,归结、返归。 精气为物:精气聚而为形体。物,指人。 游魂为变:灵魂离开形体而起变化。 情状:情实状况。 相似:相合,指圣人与天地之道相合。 知周:知,智慧。周,周遍。知周即对事物考虑十分周到。 道济:道,道德。济:救济、救助。 过:过失、过错。 旁:当读为方,正直。旁行:行为合于正道。 流:流散,即放纵。 安土:安居乐业。土,指所居之处。 敦乎仁:厚于仁德。 范围:效法、模仿、仿效。 曲成万物:普遍助成万物。曲成,多方设法使之有成就。 神:神妙、神奇。 方:方所、固定场所。 体:形体。 一阴一阳:即又阴又阳。阴阳两爻不孤立存在,天地万物都有阴阳这两个对立面。 之谓:就是。 〔51〕 继:承受。 〔52〕 之:指一阴一阳之道。 〔53〕 成:具备、具有。 〔54〕 谓之:称它。全句意思是,仁者见到道的一个方面,便称它为仁。 〔55〕 日用:原指日常生活,此作平时经常使用。 〔56〕 鲜:少。 〔57〕 显诸仁,藏诸用:指阴阳之道表现为仁德,隐藏于其生育万物之作用中。 〔58〕 日新:日日更新。 〔59〕 生生:生而又生,即生生不息。 〔60〕 易:变易。 〔61〕 成象:即前文所说“在天成象”。 〔62〕 效法:据前文“乾知太始,坤作成物”,指坤效法乾。 〔63〕 极数知来:极,穷极。数,变易之数。知,推测。来,未来。 〔64〕 通变:通顺达变。 〔65〕 事:人事。 〔66〕 阴阳不测:阴阳变化莫测。 〔67〕 不御:无止境。 〔68〕 迩:近。 〔69〕 正:不邪僻。〔70〕 备:完备。 〔71〕 专:专一。 〔72〕 直:刚直。 〔73〕 翕:闭、合。 〔74〕 辟:同“闭”,隐蔽。 〔75〕 配:相匹配。 〔76〕 阖户:关闭门户。 〔77〕 辟户:开启门户。 〔78〕 见:同“现”,显现、显示出来。 〔79〕 制而用之:制成器物而使用。 〔80〕 法:效法。 〔81〕 出入:有所改进。 〔82〕 咸:都。 〔83〕 太极:指天地未开辟时的混沌合一状态。 〔84〕 两仪:就筮法说是阴阳两爻,就事物说是天地。 〔85〕 四象:就筮法说是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表示春夏秋冬四时。 〔86〕 大业:伟大事业。 〔87〕 悬象著明:悬象,天象。著明,极其光明。 〔88〕 成器:造成器物。 〔89〕 赜(zé):繁杂。 〔90〕 索:求。 〔91〕 隐:隐晦。 〔92〕 钩:追寻。 〔93〕 致:达、抵达。 〔94〕 亹亹(wěi):勤勉不倦。 〔95〕 蓍龟:蓍,筮。龟,卜。 〔96〕 则:效法、仿效。 〔97〕 垂象:显示天象。 〔98〕 象:象征。 〔99〕 缊:蕴藏。 〔100〕 成列:指乾坤各有六爻,六爻排成列。 〔101〕 形而上:有形之上,即无形。 〔102〕 道:事物变化的规律。 〔103〕 形而下:有形。 〔104〕 器:具体器物。 〔105〕 化而裁之:自然的演化而人为的制裁。 〔106〕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把道与器施于天下之民。 〔107〕 拟:模拟。 〔108〕 象其物宜:象征事物之所宜。 〔109〕 会通:相通,指事物之间的联系。 〔110〕 典礼:典章制度。 〔111〕 系辞:系于卦、爻象下之辞,即卦、爻辞。 〔112〕 卦:卦象。 〔113〕 辞:卦、爻辞。 〔114〕 神而明之:通晓神妙之理。明,通晓、明白。 〔115〕 默而成之:默然而成功。默,不做声、不开口。 〔116〕 不言而信:不说话而使人相信。信,使……信。 〔117〕 贞:正。 〔118〕 观:(天地之道)以象示人。 〔119〕 一:指恒常不变的秩序。 〔120〕 确然:刚健貌。 〔121〕 隤然:柔顺貌。 〔122〕 内:卦内,指在卦象中变易。 〔123〕 辞:爻辞、卦辞。 〔124〕 大宝:最贵重的东西。 〔125〕 正辞:严正言辞。 〔126〕 观法于地:观察地上事物的形式。法,法则,此作形式。 〔127〕 地之宜:即土地适宜种植之物,宜,作特产。 〔128〕 神明之德:神妙显著的德性。神,神奇、神妙。明,著明、显著。 〔129〕 类:类似、类比。 〔130〕 佃:即“田”,打猎。 〔131〕 离:离卦,离为绳,两离相重,象结绳为网罟。 〔132〕 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斫(zhuó),砍、削。揉:弯曲。耒耜(lěi sì):是古代翻土的农具。全句意为砍削弯曲木材,成为耒耜。 〔133〕 耨(nòu):锄草农具。 〔134〕 取诸益:取之于益卦。益卦震下巽上,震为动,巽为木,圣人观益卦,见木在土中动,于是发明了耒耜。 〔135〕 噬嗑:卦名,卦象为震下离上,离为日象,震为大路,表示日照大路,圣人观此卦而发明集市。 〔136〕 作:继之而起。 〔137〕 通其变:指改变旧器具而推广之。 〔138〕 神而化之:指巧妙运用。 〔139〕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大有”卦上九爻辞。 〔140〕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卦”九四爻辞。憧憧,心神不定;从,跟从、随着;尔,你。 〔141〕 何思何虑:意为何须多思虑。 〔142〕 一致:目的一样。 〔143〕 百虑:想法多端。百,泛指多。 〔144〕 相推:相推移,即交替。 〔145〕 信:同伸。 〔146〕 相感:互相感应。 〔147〕 尺蠖(huò):蛾的幼虫。 〔148〕 蛰:潜伏。 〔149〕 精义:指研究出的精妙道理。 〔150〕 入神:进入神妙境界。 〔151〕 利用:利,便利;用,应用。 〔152〕 安身:安定身心。 〔153〕 崇:提升,提高。 〔154〕 穷神知化:穷究神妙的事物,认识事物变化之理。 〔155〕 危者:危险,危险的事物或事情。 〔156〕 安其位者:安于他统治地位的人。 〔157〕 絪缊(yīnyùn):指天地间阴阳两气交合时的状态。 〔158〕 醇:同“纯”。 〔159〕 易:变易。 〔160〕 门:门径、根源。 〔161〕 合德:德性配合。 〔162〕 有体:各有自己的形制。阴爻为柔,阳爻为刚,相合而为各卦,各卦有自己的形制。 〔163〕 体:体现、呈现。 〔164〕 撰:度数。 〔165〕 殷之末世:商朝的末年。 〔166〕 危:危惧、担忧。 〔167〕 易:慢,引申为懈怠。 〔168〕 惧以终始:始终抱着危惧担忧的心情。 〔169〕 要:总归。
〔鉴赏〕 《系辞传》分上、下两篇,列《易传》十翼的第六、七篇,系对《易经》卦象和文辞之义理、意蕴的解释和发挥。相传作者为孔子,似根据不足。后世治易者有许多猜测,都难有确论。有学者根据战国后期哲学家已引用《系辞传》文字的事实,提出它是战国中期的作品。也有学者认为《系辞传》成书当在战国末诸子思想出现合流以后,其作者兼有儒道思想的色彩。
宋代大儒张载曾指出:“观《易》必由系辞(传)。”意谓从《系辞传》入手,方是解易经、求易理的正途和要津。从易学史的角度看,《系辞传》不仅是周易经文义理的通论,也是《易传》十翼的概论,它通过对《易经》卦象和文辞系统的创造性诠释,促成了《周易》由占筮之书向哲理之书的转折。
《系辞传》以“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为其构造思想体系的指导,以天道、地道、人道三才之道为立论依据。所谓“三才之道”,据《说卦传》的解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其旨在“推天道以明人事”,联系天道阴阳,地道柔刚,推断和落实于人道上的仁义之德、性命之理。从思想渊源上讲,它显然是借鉴道家的宇宙观和人生论思想来沟通天人关系,进而论证和阐述儒家的思想主张和道德观念。
易之“义”(或易之道),这是《系辞传》着重阐发的一项内容。汉代学者普遍认同的“《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简)也,变易也,不易也”一说(参见《周易乾凿度》),实际上是概括《系辞传》的意思而来的。《系辞传》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又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旨在以简括的形式和方法涵盖天地间的一切道理。此即“易简”之义。《系辞传》断言:“易者,变也”,以“易变”为“易”之主导性涵义;至于“不易”,则是讲周易卦象系统的整体定位,所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认定易变之中还有个不变的秩序和永恒的法则。
由对易之“义”的理解为出发点,《系辞传》还提出“易有圣人道四”,即“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以为观“易”者当深契周易的文辞精义来规范自己的言论,把握易变之理指导自己的行动,参稽周易筮法来卜问决策,又以易的卦爻象征创制器物,确立了辞、变、象、占为“易”理的四大要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象”,可以说,《系辞传》要在以象见(现)“变”,由象解“辞”,循象明“道”。
“是故《易》者,象也”。《系辞传》肯定易就是“象”。此“象”,从形式上看是卦象、爻象,即八经卦、六十四重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组成的卦象系统,是一种符号化、图式化的结构。而从内容上讲,‘象’有两方面涵意:一是讲观物取象之“象”。因为,“象者,像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按《系辞传》的设想,周易的卦象系统本质上是象征事物、效法天下变化之状的,故其形成当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目的则在“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观物取象的关键在“观”。此“观”,非指眼观、耳观,而是“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属“圣人之心观”,一种神秘化的悟性或直观。二是讲观象制器之“象”。《系辞传》引“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以为“象”一旦形成可以表达语言不能尽述的深意,揭示事物的真实情态,故观象重在明“意”,然后据“意”而制器。制者,创设之谓,器者,有器物、制度等方面内容。“观象制器”,强调了易道的推广、应用,须在社会人事、日用器物的层面加以落实,此即“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之意。
《庄子·天下篇》提出“易以道阴阳”,《系辞传》正式确立“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的命题,它们表明《系辞传》顺着儒道结合的轨道发展了哲学思维的智慧。“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宇宙发生图式相呼应,突出了“生生之谓易”,“天地絪缊、万物化醇”,“阴阳不测之谓神”的思想,集中表达了《易》“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的朴素辩证法。
不过,《系辞传》试图用一种模式化的卦象结构,寻求“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终极性表述,是违背了宇宙万物真实变化的丰富性、多样性的;《系辞传》始终不忘把易道思维纳入“天生神物,圣人则之”的框架内,势必把周易的“变化之理”神秘化了,也无法摆脱主观的推测和臆设。这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上一篇:《立政》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经:大学之道》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