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君臣合作共夺社稷的典范·高祖本纪》鉴赏
选文: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①息②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③,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④准⑤而龙颜⑥,美须髯,左股⑦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⑧,意豁⑨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⑩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11),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12)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13)留饮,酒雠(14)数倍。及见怪,岁竟(15),此两家常折券弃责(16)。
高祖常(17)繇(18)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人吕公善(19)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20)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21)进(22),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23)诸吏,乃绐(24)为谒(25)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26)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27)。酒阑(28),吕公因(29)目固(30)留高祖。高祖竟酒,后(31)。吕公曰:“臣少好相(32)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33)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34)常欲奇(35)此女,与(36)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
高祖以亭长为(37)县送徒(38)郦山,徒多道亡(39)。自度(40)比(41)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42)饮,夜乃解纵(43)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44)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45)酒(46),夜径(47)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48)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49)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50),欲告(51)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52)。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53)畏之。
……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54)蕲,至陈而王(55),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56)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57)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58)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59)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60)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61)。不然,父子俱屠,无为(62)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63)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64),诸侯并起,今置(65)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66)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67)择可(68)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69),后秦种族(70)其家,尽让(71)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72),当贵(73),且 卜筮(74)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75)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76)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77),封(78)皇帝玺符节,降(79)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80)我,固以(81)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82)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83)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84)语者弃市(85)。吾与诸侯约(86),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87)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88)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89)县乡邑,告谕(90)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91)军士。沛公又让(92)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93)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
〔注释〕 ①尝:曾经。②息:休息。③身:怀孕。④隆:高。⑤准:鼻子。⑥颜:前额。⑦股:大腿。⑧施:施舍。⑨豁:胸襟开阔。⑩试:尝试。(11)狎侮:戏弄。(12)贳:赊买。(13)酤:买(酒)(14)雠:通“售”。(15)岁竟:年终。(16)责:同“债”。(17)常:通“尝”,曾经。(18)繇:通“徭”,服徭役。(19)善:(与)友好。(20)桀:通“杰”。(21)主:主管。(22)进:进献。(23)易:轻视。(24)绐:欺骗。(25)谒:名片。(26)固:本来。(27)诎:通“屈”。(28)阑:稀少。(29)因:依靠。(30)固:坚持。(31)后:等待。(32)相:观察。(33)息:亲生。(34)始:以前。(35)奇:(认为)与众不同。(36)与:(嫁)给。(37)为:帮。(38)徒:苦役犯。(39)亡:逃跑。(40)度:考虑。(41)比:等到。(42)止:停留。(43)纵:释放。(44)逝:逃跑。(45)被:同“披”,带有。(46)酒:醉意。(47)径:走小路。(48)还:归来。(49)见:被。(50)诚:诚实。(51)告:告诫。(52)觉:睡醒。(53)益:更加。(54)起:起事。(55)王:称王。(56)应:响应。(57)背:背叛。(58)劫:威逼。(59)逾:越过。(60)今:就要。(61)完:保全。(62)无为:无价值。(63)为:担当。(64)扰:混乱。(65)置:设立。(66 )能:才能。(67)推:推举。(68)可:适宜。(69)就:成功。(70)族:灭族。(71)让:让给。(72)珍怪:奇闻异事。(73)贵:显贵。(74)筮:占卜。(75)衅:杀牲取血。(76)收:集结。(77)组:丝织带子。(78)封:敛藏。(79)降:投降。(80)遣:派遣。(81)以:因为。(82)属:交付。(83)休:休息。(84)偶:聚集。(85)弃市:杀头。(86)约:约定。(87)抵:抵偿。(88)无:不要。(89)行:巡行。(90)谕:告知。(91)飨:犒劳。(92)让:推辞。(93)费:烦劳。
鉴赏:
汉高祖刘邦,字季(一说原名季,即位易名邦),沛县(今属江苏)人,出身平民,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称沛公。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汉景帝时改为太祖。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开始,多以最初的庙号“高祖”称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汉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汉高帝。
刘邦的一生可以用“传奇”二字概括。他的出生、长相、履历无一不是空前绝后,亘古未见。读《高祖本纪》会发觉这既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充满迷幻色彩的小说、扣人心弦的戏剧。刘邦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太多的第一。《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丰满,在于司马迁充分展示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对于刘邦,他从多侧面勾勒出这位出身草莽的帝王迥于常人的个性底色。刘邦自幼不习耕读,耽于醇酒妇人,在秦时也只是个不入流的卑微小吏,四十多岁还是光棍一条,最后骗来个老婆。他组织反秦武装也并非出自强烈的革命愿望,而是有相当大的偶然性,但是他获取成功的速度是历代帝王之最。前后用了七年时间,便从一个低层贱吏一跃为九五之尊,真可谓“一朝春雷动,驾云上九重”。无论在史学界、文学界还是政治学界,刘邦永远都是一个不会过时的话题。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刘邦和之前所有贵族出身的王侯在思维方式和处世原则上有着巨大的差别,直至他君临天下后平民本色依然不改。毛泽东对刘邦有极高的评价,他在读《高祖本纪》的时候曾作批注:“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刘邦也有很高的声誉,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评论说:“不是在半个旧大陆,而是在人们能够居住或交往的整个地球,必定要实现统一的未来政治家的原始楷模是汉朝的刘邦。”
刘邦因何能被众多中外名人所赞许,他卑微的出身又因何能成就如此宏图大业?应当说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刘邦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获取成功的因素史有定论,概言之,性格豁达、从谏如流、知人善任是他的三大法宝,也是刘邦最突出的个性色彩。三者中,刘邦的用人艺术为历代政治家所称道,而这与前两者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先看他的天赋秉性,“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刘邦自幼不喜农耕生产,整天和市井酒徒厮混,这使他了解底层人士的好恶,练就了一手结交三教九流的高超交际手段。西汉王朝一个有趣的政治现象,即“布衣将相之局”,清代学者赵翼解读了这一命题:“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则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傅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馀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贬缯者。娄敬则挽车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廿二史札记》卷二)”能将杂色人等聚集笼络,为己所用,待人宽厚、不计小利的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刘邦斩蛇起义始于押解囚徒过程中多有逃亡者,他自知无法复命,索性把人全放了,“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刘邦先入关中而王,也得益于他的宽厚。项羽执意与刘邦一同西进入关,是楚怀王身边的一干老将苦谏,说项羽残暴剽悍,所到之处无不残灭,秦都父老受峻法压制很久了,应该派一个宅心仁厚的贤者去安抚,“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刘邦也没有辜负厚望,入关后约法三章,悉除秦法,百姓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而反观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楚汉之争其实从开始就已定成败,刘、项一宽一狭,一仁一暴,民心泾渭,天理昭昭。
细读《高祖本纪》会发现,刘邦从谏如流的记载甚夥,而且司马迁善于从琐碎细节入手,彰显一个人的性格。郦食其慕名来见刘邦,见他正在洗脚,便说你要诛无道,不宜这样见长者,刘邦马上穿好衣服,拜谢郦食其,延请上座,并采纳他夺取陈留的建议。刘邦初入咸阳,看到美女珠宝、华堂宫殿,便想全盘接纳,樊哙、张良劝谏,遂即采纳,封重宝财物,还军霸上。刘邦和项羽对峙于荥阳数岁,轩轾难分,他采用袁生的计策,出武关,引楚军南走,令韩信夺赵地、连燕齐,分化了项羽兵力而自身得到缓歇,最终攻取荥阳,为楚汉决战奠定胜利基石。鸿沟划界后,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的建议,引兵追击项羽。称帝后,先都洛阳,齐人刘敬建议改都咸阳,他立即接受……关于刘邦纳谏的记载充盈《史记》,因太史公的“互见法”手笔,很多事迹录于其他传记,与《高祖本纪》参照阅读,便可详知刘邦的这一特点。刘邦虚怀若谷、见贤思齐的胸怀又取决于他洞悉人性、知人善任的非凡才能,用人得当是刘邦夺取帝业、建不世之功的根本保障。
刘邦立帝后问众卿,“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说,陛下与天下同利,项羽嫉贤妒能,打胜仗不授人功爵,得到土地不分人利益,所以他失天下。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三十三章)了解自身优劣,发现每个人的长处,人尽其才,正是刘邦的看家秘籍。韩信与刘邦闲谈时,一句“君善将将”道明了个中曲直。刘邦识人之老辣不仅可觇见生前,还可预设身后。病危之际,吕后问政,说陛下百年后,萧何不在了,谁可接替相位。刘邦说,曹参可以。吕后问,曹参之后呢。刘邦说,王陵可以,但是王陵比较憨厚,让陈平辅助他,陈平虽然智广谋多,但不足以独当一面。周勃为人厚重,安刘氏江山必定靠他,让周勃做太尉,领兵权。吕后复问其次,刘邦说,以后的事你也不知道了。真是令人不得不心生钦佩,之后若干年汉朝的政治走向,甚至具体事件全都被刘邦言中。毛泽东盛赞他是高明的政治家实非谬夸,史实证明,刘邦的确是一位高瞻远瞩、富有战略思维的大政治家。
刘邦的平民出身使他唯才是举,不论贵贱,举大事不拘小节,这决定了汉初“布衣将相”形成的必然性。项羽是贵族后裔,天生带有强烈的优越感,盛气凌人,用人唯出身论,所以生于贫家且有秽史的韩信虽天纵英才,但只能做个执戟郎官。陈平名声不佳,郦食其是刘邦讨厌的儒生行列,可刘邦不计较这些,关键是看到这些人的才干能辅助自己成就帝业,所以不拘一格地使用。不仅不看出身,连门户之见刘邦也没有,韩信、陈平、季布等人均为项羽旧僚,对于从敌对阵营分化过来的人,他毫无成见,而且大胆使用,为每个人搭建施展抱负的平台,在战争史、政治史上树立了“招降纳叛”的经典范例。
对待人才,除却发现特长和用人不疑外,刘邦还知晓诱人以利的堂奥,每当手下立有功劳,他从不吝惜赏赐。韩信说刘、项最大的区别在于,项羽刻薄寡恩,属下立下封爵战功,印绶做好了,他却舍不得颁发,直到印角都被项羽摩挲圆了还不肯给人;而刘邦有功必赏,让属下有切实的利益,使人觉得跟着刘邦越干越有劲。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论语·为政》)在炎汉集团中,刘邦凭借高超的用人艺术使得“众星拱之”,自己稳稳地坐在了北极星的位置上。
前文已述,“互见法”是《史记》独有的写作风格,在《高祖本纪》篇中,司马迁着重墨于刘邦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人性上的弱点、缺点没有充分铺陈,这就需要读者通过他人的传记加以补充。《项羽本纪》借范增之口道出刘邦贪财好色的本性,《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表现他猜忌功臣的阴鸷,《郦生陆贾列传》揭露他慢而侮人,詈人以为常事。司马迁对刘邦之所以采用旁见侧出的写法,自然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
上一篇:《留侯世家》鉴赏
下一篇:《史记·守业之路的引领者·刘敬叔孙通列传》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