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太伯世家》鉴赏
导语:
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由兴盛转向衰微,各诸侯国与中央背道而驰的状况愈加明显,对于地方政权、财政经济、兵士武备等各种实权的掌控转移到了各诸侯国手中。
《十二诸侯年表》用列表的方式记录了各诸侯国盛衰兴亡、斗争博弈的重要事迹。选文因篇幅有限,择取了从公元前655年至前632年的部分年表,包含晋国重耳“逃亡—复国—称霸”事迹的记载,主要以晋文公重耳的振兴史为实例,借以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春秋时期霸主成长和国家崛起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引导社会风俗、培养民众道德伦理的礼乐权力也开始了下移,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已逐步演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
《吴太伯世家》记载了吴国从祖先吴太伯远避荆蛮至夫差亡国的一段兴亡史,篇中再现了吴楚、吴越以及吴与中原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也反映了吴国内部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在选文中,以讲述季札观乐的事件为主,兼有一些体现季札德行和能力的事迹。季札对各种音乐的细致分析,既展现了一位贤明而聪慧的知音人士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反过来又可以透过这些窥探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得道在礼乐权力分配上的表现,值得细细品味。不过,我们也应当注意到下面的两种现象:一则,虽然周王室除了名义上的王室尊严外,实力已经弱化到与中等诸侯国几近的地步,但它仍然具有旗帜性的作用,诸侯们仍然愿意在一定程度上奉养并加以利用;二则,礼乐大权的下移也带来了礼乐制度的分散,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哪个诸侯国能够真正独揽这一大权。
上一篇:《史记·魏其侯善待军吏》鉴赏
下一篇:《史记·秦国的强盛之道——王权集中,对内法家治国,对外远交近攻·范雎蔡泽列传》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