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雝雝,① 来时候,和悦恬静,
至止肃肃。② 到这里,肃穆恭敬。
相维辟公,③ 诸侯群公都来助祭,
天子穆穆。④ 天子更是副庄严仪容。
於荐广牡,⑤ 啊,献上肥大的公羊,
相予肆祀。⑥ 帮我把祭品全部摆上,
假哉皇考!⑦ 伟大的父皇啊,
绥予孝子。⑧ 请保佑您的孝子嗣王!
宣哲维人,⑨ 为人聪慧明睿,
文武维后。⑩ 为君有武能文。
燕及皇天,(11) 德泽遍及宇内,
克昌厥后。 定能昌盛他的子孙。
绥我眉寿, 保佑我寿高命长,
介以繁祉。(12) 惠赐我许多福祥。
既右烈考,(13) 既敬祭我英烈的父王,
亦右文母。(14) 也敬祭我慈爱的亲娘。
【注】①有:句首语词。雝雝(yong):雍容和悦的样子。②止:语助词。肃肃:恭敬的样子。③相:助祭。维:是。辟(bi)公:指诸侯公卿。④穆穆:严肃庄重的样子。⑤於(wu):叹词。荐:献。广牡:大雄牲。⑥肆:陈设。肆祀:指陈设祭品。⑦假:大。皇考:对已死父亲的美称,此指周文王。⑧绥:安抚,引申为保佑。⑨宣哲:明智。维:通“为”。⑩后:君。(11)燕:安。燕及皇天,意谓德配皇天,泽布域内。(12)繁:多。祉:福祉。(13)右:动词,有尊崇、敬祭之意。烈考:与皇考同义。(14)文母:文德之母,指文王妃、武王母太姒。
《诗经》中有不少关于祭祀的乐歌,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古人祭祀天地祖宗的情景。其中既能完整体现贵族祭祀过程,又有一定艺术特色的篇章,便要数这篇《雝》了。
这是一首祭祖诗。《毛诗序》说:“《雝》,禘(di祭),大祖也。”大祖是谁?有人说是后稷,有人说是文王,还有人说是帝喾。从诗篇的内容看来,应以朱熹关于“武王祭文王”之说为当。
这首诗共十六句,按其内容可分为四章。第一章叙参加祭祀的人物和神态。“有来雝雝,至止肃肃”,是总叙参祭者到来时的景象。人们来在路上,都还神色和悦;一到庙堂,全都肃然收容。一下显出了庙堂的庄严肃穆。后两句分写不同的参祭者:助祭的是诸侯公卿,主祭者就是天子了。诸侯公卿是怎样神情,诗中虽未描摹;但连天子都也“穆穆”,满脸庄重之色,则“辟公”之无不肃静,也都可以相见了。这是一种静态的展示,整个庙堂似乎都沉入了无声的庄重之中。诗中连用三个叠词,描摹人们来到宗庙前后的不同神态,既渲染了庙堂的气氛,又显示了人们来此庄严场所所经历的情感升华,极富表现力。第二章便由静态、无声的景象再现,转入祭祀中的献祭和祝祷,人称也由第三者变为主祭者(天子)第一人称。“於荐广牡”二句以咏叹的口吻,叙述献牲和陈馔,与上文庄严的气氛紧相呼应,进一步表现出参祭者的虔敬。“假哉皇考”二句,是对“皇考”(先王)情不自禁的呼唤和祝祷,感情热烈而深长。从中简直可以感受到主祭者语调的延长和颤动。第三章是对“皇考”功德的庄重颂赞,颂赞他英明睿智,文武双兼,德配皇天,泽被后世,能够使子孙兴旺发达。从咏诵的口气看,人称又变为第三者,似乎是助祭者所唱之词。第四章又是主祭者的祈祷。他祈求“皇考”保佑他长寿,赐给他许多福祚。末二句说明他既敬祀自己的父亲文王,也连带敬祀自己的母亲太妣。古代帝王的先妣不另立庙,往往附于先王庙一起受祭。所以,诗中也表达了对先妣的怀思和祝祷。
这首诗描述了祭祖的情景和气氛,叙写了祭祀的过程和祷词,还特意交待了父母合祭这一形式。虽属短章,但描述祭祀始末完整。其他宗庙祭祀诗(如《清庙》、《有瞽》、《丝衣》等),虽在某些方面的描述颇为丰富,但都不及此诗所叙过程之完备。
一般说来,“颂”诗在艺术表现上远较“风”诗逊色。它们节奏比较呆板,很少运用比兴,也不讲究韵调。但这首诗倒是颇有变化。它在结构上采用助祭者与主祭交替演唱的方式,随着人称的变化,描述转为祝祷,祝祷变为颂赞,以此再现祭祀的过程,显得较为灵活。作为庙堂乐歌,当时想必还伴以舞蹈,这便带有了“歌舞剧”的特点。所以,读这首诗,恰似观赏三千年前周人祭祖的二重唱歌舞:耳边振响着那此起彼落的音声,眼前浮动着那徐纡翩跹的舞容,虽然未免庄重了些,却也不乏动人之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的用韵。每章第一句与第三句用一韵,第二句与第四句用另一韵,前章偶句与次章奇句又蝉联一韵,错落回环,形成了极好的韵律。如第一章一、三句“雝”、“公”属东韵,二、四句“肃”、“穆”属幽韵;第二章一、三句“牡”、“考”蝉联幽韵二、四句“祀”、“子”另押之韵,全都交错、连环,十分严整,造成了一种宛转回环又起伏变换的旋律,使全诗带有音声情韵之美。正如姚际恒所说:“此诗每句有韵,甚奇。又凡四章,二、三、四章皆‘有’(幽)韵,而二、四两章皆先‘有’韵,后‘纸’(之)韵,前后相关,音调缠绵缭绕,尤为奇变”(《诗经通论》)。又如方玉润所说:“此真所谓辘轳韵也。而用韵之奇,亦无过乎是者”(《诗经原始》)。这在韵律不齐甚至无韵的《周颂》中,可谓绝无仅有。
上一篇:《雄雉》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頍弁》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