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钟将将①,敲钟钟锵锵,
淮水汤汤②,淮水水洋洋,
忧心且伤。我心忧愁又神伤。
淑人君子,想起正人君子情深长,
怀允不忘③。追念古人实难忘。
鼓钟喈喈④,敲钟钟锵锵,
淮水湝湝,淮水水洋洋,
忧心且悲。我心忧愁又悲伤。
淑人君子,想起正人君子情深长,
其德不回⑤。品德无邪行端方。
鼓钟伐鼛⑥,敲钟打鼓声声扬,
淮有三洲,淮上三洲满歌唱,
忧心且妯⑦。我心忧愁又哀伤。
淑人君子,想起正人君子情深长,
其德不犹⑧。品德无邪行优良。
鼓钟钦钦⑨,敲钟钦钦响,
鼓瑟鼓琴,弹瑟打琴声悠扬,
笙磬同音⑩。笙歌磬声相和唱。
以雅以南(11),奏《雅》奏《南》声琅琅,
以籥不僭(12)。籥舞齐齐整整又登场。
[注释]①将(qiang)将:同“锵锵”,钟声。②淮水:淮河。汤(shang)汤:水大流疾的样子。③允:诚,信。④喈(jie)喈:钟声。⑤回:奸邪。⑥伐:击。鼛(gao):大鼓。⑦妯(chou):悼、哀。⑧犹:“訧”的假借,恶。⑨钦钦:钟声。⑩磬(qing):以石或玉制的乐具。(11)以:为。雅:雅乐。南:南方之乐。(12)籥(yue):舞名。僭(jian):乱。
[赏析]关于《小雅·鼓钟》,旧说纷纭,莫衷一是。《诗序》但言“刺幽王也”。《毛传》则申之为“幽王用乐不与德比,会诸侯于淮上,鼓其淫乐以示诸侯。贤者为之忧伤”。欧阳修对此说曾提出怀疑,以为《诗》、《书》、《史记》并无记载幽王东巡之事。朱熹《诗集传》则云:“此诗之义未详。”甚为审慎。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说:“此诗循文案义,自是作乐淮上,然不知其为何时、何代、何王、何事?《小序》漫谓刺幽王,已属臆断……玩其词意,极为叹美周乐之盛,不禁有怀在昔。淑人君子,德不可忘,而至于忧心且伤也。”其实,《鼓钟》应是谴责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生活、抒发贤者思古之忧之作,自不必拘泥于“刺幽王、游淮上”这一“以史证诗”的窠臼。
从诗开头第一章的“鼓钟将将”到第二章的“鼓钟喈喈”、第三章的“鼓钟伐鼛”直至第四章的“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里,似乎可以听到洪亮的钟声,合着咚咚的鼓声、鼛声,和着悠扬的琴声、瑟声,伴着清亮的磬声、笙声,以及纯正的《雅》声,南方的新声;似乎也能看到齐齐整整、轻轻盈盈的籥舞,这歌舞的热烈和景况的空前,简直达到了万方乐奏、千声相和、千人酣舞、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再加之从第一章的“淮水汤汤”、第二章的“淮水湝湝”、第三章的“淮有三洲”来看,这场歌舞是在流长广远的淮水之滨举行,这一背景更衬托出它的壮阔与气势。然而不幸的是,这场空前规模的歌舞,既不是为国家举行庆典,也不是统治者与民间同乐,只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声色享受的私欲;它完全是统治者奢靡荒淫、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的反映。所以这一切便不能不激起正直公正的人们为国家前途和人民生活所面临的危机而担忧而悲伤,也不禁使诗人发出追念古贤圣哲、向往真风古意的太平盛世的感叹。这就较深刻有力地揭示了《鼓钟》一诗谴责统治者昏庸奢侈生活的旨意。诗的最末章居然又写众乐齐鸣、《雅》《南》双出、籥舞再上的场面,说明统治者沉湎淫逸的生活已至不可自制、不计后果的地步,这就更加强了《鼓钟》一诗的批判力。而它对统治者的鞭挞与抨击,对统治者的讽刺和痛恨,也随之加深了一步。
《小雅·鼓钟》一诗最明显的特点是它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深化主题《鼓钟》全诗四章,前三章都用强烈的对比写统治者一方的尽情作乐与狂欢,写诗人这一方的深沉忧伤与感念。它借助诗中的乐声、水声,借助庞大的乐队与舞队,借助空阔的淮水为背景,用刻意的渲染和加倍衬托的方法来显示两方的对立,使对比更加鲜明、强烈。但全诗在最末一章却只写统治者一方恣意忘情的享乐,实在意味深长。它留下供人寻味、供人驰骋想象的余地,这就是说统治者必遭人民唾弃的下场和它们必被历史潮流埋葬的可耻命运已不言而喻了。此外,《鼓钟》一诗运用叠字和押韵也十分成功,很见特色“将将”、“喈喈”、“钦钦”等等摹写乐声的鸣响,“汤汤”、“湝湝”等等摹写水声的情状,都给全诗增加了一种诗情,制造了一种氛围,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直觉,仿佛从中也看到了舞者盈盈的舞姿,感世伤时者的神情,也听到了鼎沸的乐声,滔滔的水声。同时,《鼓钟》一诗一律选押平声韵,“平声平道莫低昂”,一方面它与诗中乐舞的优雅轻快的情趣相吻合,另一方面又与诗中诗人感叹的婉转舒缓的不安心情扣合。《鼓钟》巧妙地运用叠字和选韵,使全诗既典雅又清新,庄重而和美;也使全诗具有一种琅琅上口流动轻灵的节奏,对主题的揭示起了一定的作用。
上一篇:《黄鸟》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兔爰》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