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掌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雅诗除了《小雅》中的《正月》、《雨无正》、《十月之交》是作于西周亡后,其余大部分都是产生于西周四百年间。雅诗的作者基本上是周王朝的王公大臣、史官等大小官吏,就是说是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我们知道楚辞、汉赋、建安文学、唐诗宋词以及以后各代文学作品的作者也大都是出于统治阶级内部,为了区别于民间文学我们可称它们为文人文学。这里有一点似乎并没有引起研究界的足够重视,即《诗经》中的雅诗正是中国文人诗(或者文人文学)最早最集中而且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集。当然,与雅诗同时或稍后产生的《周颂》三十一首也是文人诗,但它们大多是些很古板的缺少文学色彩的祭歌。雅诗按内容分,有《大雅》中的七首有些民族史诗特点但又算不上真正史诗的祭祖歌,有《小雅》中的十来首民歌,有颂歌五六十首,有悲剧性抒情诗三十三首。其中悲剧性抒情诗是二雅中的精华所在,也有人称为政治讽刺诗或怨刺诗。《汉书·礼乐志》说“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无道弭谤的厉王在公元前八四一年的国人起义中被逼奔彘,共和与宣王后,幽王更加荒淫骄奢,直至宠褒姒引起西戎进犯而亡国。在这个乱世中,中国文人第一次写出了一系列的批判现实、同情人民、抒发个人不平的佳作,这便是悲剧性抒情诗。这些诗便是:《大雅》中的《民劳》、《板》、《荡》、《抑》、《桑柔》、《云汉》、《瞻卬》、《召旻》,《小雅》中的《棠棣》、《采薇》、《沔水》、《我行其野》、《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蓼莪》、《大东》、《四月》、《北山》、《小明》、《青蝇》、《宾之初筵》、《角弓》、《菀柳》、《白华》、《渐渐之石》共三十三首。
《北山》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首悲剧性抒情诗。姚际桓在《诗经通论》中指出:“士者所作,以怨大夫”。士处于统治阶级下层,它剥削劳动人民但自己也受上层贵族们压迫,因为西周末世政治太昏暗了,所以他担任的遥役便格外的多,而上层的贵族的却过着淫逸享乐的生活,于是他便唱出此歌,描绘其遭遇的悲惨、发泄其心中的不平。
此诗共六章,第一章开始两句是“陟彼北山,言采其杞”。诗人登上北山采集枸杞,在采集中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偕偕是强壮貌,盬是指休止。这几句是说我这身强力壮的士子,从早到晚都在作事。国王的事情没完没了,使我离家让父母忧愁。第二章的前四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溥同普,率是沿着。古人相信中国四周皆有海,率土之滨即是沿着大陆的边缘算起。普天之下,没有不是天子之地,四海之内,没有不是天子之臣。这是极富概括力的诗句,所以很有名。“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贤者,多也。掌权的大夫分派差事不公平,而只有我干的事情最多。第三章还是叙述自己的遭遇,“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彭彭,是指没有休息的样子。傍傍,是没有停止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四匹马不停地奔跑,我驾着车也不得休息。“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嘉,夸奖。鲜,善。将,强壮。旅通膂,膂力即体力。夸奖我尚未老,说我体力正强壮,又说我体力正好,便命我奔走四方。全诗到此可以说是第一部分,它表现的是第一主题:诗人对于自己遭遇的哀怨。
接着,诗人在这首诗的第二部分即后三章表现了第二个主题:对于劳逸不均的不平。这是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来展现的:“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谌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这十二句译成现代汉语即是:有的人在家中安逸地休息,有的人却鞠躬尽瘁地忙于国家之事。有的人躺在床上无忧无虑,有的人却在路上奔走不得休息。有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痛苦哭号,有的人却命运悲惨不断操劳。有的人高枕无忧优哉游哉,有的人却为王事忙忙碌碌。有的人终日纵酒狂欢,有的人却怕得罪小心谨慎。有的人天天说三道四,有的人却什么事都要干。这六个鲜明生动的对比皆采自日常生活,即具体可感又形象逼真,经过反复咏唱便将愤愤不平之气现于笔端,而后更不多著一字,全篇到此便戛然而止,真是下笔痛快淋漓而又悲愤充溢,收笔则突兀果断有不及掩耳之势。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称“末乃劳逸对举、两两相形,一直到底,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此诗人善于立言处,固不徒以无数或字见局阵之奇也。”连用十二“或”字,加之鲜明整齐的对比句式,使这几章历来倍受激赏。沈德潜说:“《北山》诗连下十二或字。情至,不觉音之繁、辞之复也。”悲剧性抒情诗的作者们都不是那个时代的宠儿,相反他们好象是那时代的弃儿。时代的悲剧酿成了他们个人的悲剧,于是他们的诗篇便充溢着那受排斥、受压抑的心情。这哀怨悲愤之情不发则已,一发则有不可收之势。所以没有激情,此诗是不会连用十二或字的,也不会连用这一系列对比的。唐代的诗人韩愈曾写过《南山诗》,连用五十多个或字,有人称之有石破天惊之势,沈德潜却说他“用《北山》之体而张大之,下五十余或字,然情不深而侈其辞,只是汉赋体制。”这批评是中肯的。
此诗在结构上也是很讲究的。前三章主要是叙述自己的遭遇,后三章主要是发泄不平之气,这两个主题都很鲜明,但两者的关系并不疏离而是交替出现的。在前三章也有“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这样的诗句表现劳逸不均在诗人心中产生的不平之气,而后三章在对比之中以对比中的后一项又进一步刻划了我的形象,饱含着哀怨之情。可见两个主题既有独奏又有同时一主一次的协奏,在这独奏与协奏中,我们仿佛看见田野之间的道路上一个疲惫的小吏在艰难行走,他的心中充满了哀怨与悲愤但又无法挣脱命运的摆布,这情形是多么的可悲!此诗中“惨惨畏咎”一句是极能表现他那处境的,这同《小雅·小旻》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样都是逼真地表现了在重压下这些无可奈何的小吏那可悲可叹而又可笑的心态。他们有悲、有叹、有怨但又不想反抗,所以他们的心灵已是被戕害被扭曲了的。这不能不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这首诗对于社会现实是有批判和揭露的。对比之中的前者“燕燕居息”、“息偃在床”、“不知叫号”、“栖迟偃仰”、“谌乐饮酒”、“出入风议”,可说是那时上层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生活是骄奢淫逸的,诗人表达了对这生活的不满与不平。西周末的腐败动乱反倒带来了文学的高涨,一批统治阶级内部饱经灾患的诗人们学习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与优秀的表现方法,融入自己对于现实的真实而又清醒的体验,以创作实践将文人诗从祭坛、从庙堂、从宴席上彻底解放出来而成为独立的抒情泄愤的艺术形式,这可以说是以革命的姿态带来了中国文人诗的第一个高峰。从战国时代屈原的楚辞、从唐代的杜甫诗以及文学史上许多优秀作品中不难发现西周末世的悲剧性抒情诗的批判精神、忧国忧民精神是代代相传不绝如缕的。这便是二雅中的悲剧性抒情诗对于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
上一篇:《击鼓》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南山》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