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保定尔,
亦孔之固。
俾尔单厚,(鲁单作亶。)
何福不除?(鲁何作胡。)
俾尔多益,
以莫不庶。
(固、除、庶,鱼部。)
天保定尔,
俾尔戬穀。
罄无不宜,
受天百禄。
降尔遐福,
维日不足。
(穀、禄、足,侯部。)
天保定尔,
以莫不兴。
如山如阜,
如冈如陵,
如川之方至,
以莫不增。
(兴、陵、增,蒸部。)
吉蠲为饎,(鲁蠲作圭,为作
是用孝享。惟。齐蠲作圭。)
禴祠烝尝,
于公先王。
君曰:卜尔,
万寿无疆。
(享、尝、疆,阳部。)
神之吊矣,
诒尔多福。
民之质矣,
日用饮食。
群黎百姓,
遍为尔德。
(福、食、德,之部。)
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
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
无不尔或承。
(升、崩、承,蒸部。寿、茂,幽部。)
〔译文〕
上天保佑您平安,保佑您国家基业十分坚固。上天使您非常富有,还有什么福分不赐给您呢?还要让您得到的享受越增越多,因此您没有什么是不丰足的。
上天保佑您平安,使您享受福禄,对您来说,万事万物没有不相宜的,因为上天赐给您百禄。上天降给您长远的幸福,您尽情享用还将会感到时间不够充足。
上天保佑您平安,因此你的一切事业没有不兴旺的。像突起的山峰,像高平的陆地,像冈峦,像峻岭,像滔滔滚滚的江河正奔流而来,因此您的福禄无时无刻不在增加。
你选择好良辰吉日,斋戒沐浴,准备好酒食,用来恭恭敬敬地供献给列祖列宗。春夏秋冬,对先公先王,四季都按时祭祀。先君享用了您丰足的祭品,便会说:“赐给你,万寿无疆。”
祖宗的在天之灵降临了,会赏赐给您无限的福分。人们过着正常的生活,饮食丰足。庶民百官,全都蒙受到您的恩德。
您就像上弦的月亮,就像正在升起的太阳。就像永远存在的南山,不会亏损,不会崩溃。就像茂盛的松柏,永不凋谢,永远长青。
〔评介〕
这是一首臣下祝福君王的颂歌。《毛序》说:“《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郑《笺》解释说:“‘下下’谓《鹿鸣》至《伐木》,皆君所以下臣也。臣亦归美于王,以崇君之尊而福禄之以答其歌。”尽管这一说法甚至被对《毛序》持批评态度的朱熹所承袭,但却遭到清以后有些人的批评,姚际恒说:“如此说《诗》,固执已甚。”(《诗经通论》)方玉润则更明确指出:“此不过编《诗》次第(按:指从《鹿鸣》至《天保》六篇的编排顺序)应如是耳,不可泥以说《诗》也。”(《诗经原始》)尽管他们从所谓“爱君之诚”出发的立足点未必正确,但他们指出的问题却是对的。今人对这首诗为臣下向君王祝福的诗歌的看法大致是一致的。
本诗六章,章六句,按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三章,一二章是把天和王联系在一起,古时以君权为天所授,谓君主秉承天命治理人民,是上天之子,故称天子,因而是至高无上的。诗中就是从当时的天命观出发来对君进行颂扬并为之祝福的。诗句中一是说上天要保定君王,就是说上天(也就是上帝)是天子的可靠后台,他一定会保佑君王平安;二是说上天一定要降福给君王;三是极言其福之多、之盛、之极。为了更突出这一点,加深其感情表达,作者在语言上煞费苦心。一是用许多相同相近的词反复写福,如“福”、“戬穀”、“百禄”、“遐福”,其实都是福。二是用许多形容词、数量词来加大加深福的程度和数量,如“单厚”、“多”、“益”、“百”、“遐”。三是否定副词连用和疑问词与否定副词连用,通过否定之否定来表示最大的肯定。如“莫不”、“无不”、“何……不……”。这样,诗中以不同的词语、不同的句式来反复重复同一内容,既强调和突出了所要表达的内容,又能相对减少重复累赘之感。第三章,则是在一二章上天赐福的基础上,集中地加以赞颂。在赞颂之时,诗中除了继续用了两个“莫不”的句式以外,又连用了五个比喻,极尽夸张之能事,从而使祝福达到第一个高潮。在殷周奴隶制社会时期,奴隶主贵族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不仅利用天命观,抬出上天,认为自己代表天的意志,同时他们还利用鬼神,抬出他们的老祖宗,即所谓先公先王来,说他们有先公先王的护佑。第四五六章就是写先君的神灵赐福于君王的,为本诗第二部分。第四五两章的中心都写祖先的神灵赐福。根据当时周人的观念,要获得神灵的庇佑,必须祭祀以诚,以德治民。从此出发,诗中先写祭祀祖宗先王以求福。那就是选择良辰吉日,斋戒沐浴,去除不洁,准备好祭礼,春夏秋冬都严格按时祭祀祖先。只要能够以礼以诚对待祭祀,先君的神灵就会赐福。次写先君的神灵赐福,“君曰:‘卜尔,万寿无疆。’”“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据记载,古时祭祀时,用人为尸主(即扮为所祭之神灵),尸主可以代神说话。这里写神灵赐福“卜尔,万寿无疆”极其生动,绘声绘色。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滑稽可笑,但在当时人们眼里,则是神乎其神。最后则是将统治者的福和治民联系起来,就是所谓使“群黎百姓”都能沾着光,广被恩德,能够过上正常生活,日用饮食丰足。这固然是为了维护其统治的需要,但也反映出统治者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第六章是在四五章神灵赐福的基础上,又一次集中加以赞颂,诗中连用四个比喻,如上弦之月,如初升的太阳,如永世长存的南山,如枝长叶茂的松柏,又一次极尽夸张之能事,将祝福推到了第二个高潮。就在这一高潮之上,祝福戛然而止,从而留下无穷的回味,仿佛永远陶醉在幸福之中。总起来说,诗前三章写上天赐福于君王,以五如结之,后三章神灵赐福君王,以四如结之,这就是所谓“九如以颂”。自此以后,运用比喻加以夸张来进行歌功颂德,就成为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了。
上一篇:《大司命》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女曰鸡鸣》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