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释】
(1)诗前有序,全文见本诗附录1。此诗作于唐文宗李昴大和二年(828)三月,作者时年五十七岁,被召回京,任主客郎中,距前次游玄都观已14年之久。上次之游为唐宪宗李纯元和十年(815),因作《元和十年,自朗州奉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详见本诗附录2),又被排挤,出为连州刺史。
(2)中庭:指玄都观的中央庭院,有百亩之大。半是苔:指玄都观百亩之大的庭院,有一半荒芜,长满了青苔。
(3)种桃道士:隐喻当年贬黜永贞革新参预者应当承担责任的当权者,如宪宗几位宰相及宦官俱文珍等,有些人此时已先后死去,但有些仍活着,所以说“归何处”。
(4)前度:上次。
【赏析心得】
早在唐贞元二十一年(805),作者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参预“永贞革新”,锐意革除弊政。当时作者曾到玄都观观看,没有花木。同年九月,革新失败,作者被贬连州刺史,未到任,于十月,再贬朗州司马。十年之后,作者和柳宗元等同被召回京师长安。“十载艰危关山阻,一朝京城重相逢。”大家正在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之时,忽然,听说长安玄都观里桃花盛开,万人争看,于是结伴而行前往游览。路上,但见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刘禹锡等人走到崇业坊,就望见观里桃花灿烂,艳红似火。奇怪的是,十年前他们被逐出京城时,观里没有一棵桃树。听说是宦官俱文珍心血来潮,命道士大种仙桃。于是,桃花满观,灿烂开放,闪烁艳丽,有如朝霞。当时便写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回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以记载这件事(诗见本诗附录2)。不料,这首诗传将开来,却闯了大祸。当时宰相、革新派死对头武元衡见诗勃然大怒,指使侍御史窦群向皇帝弹劾刘等“挟邪乱政,不宜在朝”。不久,作者又遭排挤,出任连州刺史,后转任虁州、和州刺史。辗转流徙,于今十四年之久。回到京师,得为主客郎中,作者痛定思痛,不忘旧事,于唐大和二年(828)三月重游玄都观,境况大变,千棵桃树,荡然无存,唯有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摇曳不定。于是作者写下《再游玄都观》绝句。并且明确宣布:以后还会再来。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战斗性极强的政治讽刺诗,幸存的战斗者,代表昔年参预永贞革新,今已凋零的群英,向以宦官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公开挑战。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诗中写道,玄都观百亩之大的庭院,已是凋敝不堪,满目荒凉:一半长满青苔,一半长了些野草和野麦。当年艳若朝霞的桃花不见踪影,看见的就只有稀稀拉拉的菜花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请问,当年如烁晨霞的桃花和风光满面的种桃道士,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想当初,那些炙手可热的权贵何等煊赫,他们反对革新,气焰何其嚣张!可如今,还不是跟红极一时的桃花一样,转眼间凋零殆尽,烟消云散了吗?我这个贬谪不怕、倔强不服的白发刘郎,今天又回来了。遥望当年,当前十四载如弹指一瞬之间,物消人非,沧桑已变,诗人不由诗兴勃发,即在观里墙上再题二十八字,诗名:《再游玄都观》。并且说,以后我还会再来呢!
全诗讽刺尖锐、辛辣味浓,有意旧事重提,真是“那壶不开提那壶”!“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好一副“斗牛士”雄姿!充满了对昔日炙手可热统治者的蔑视,表现了诗人败而不馁、坚持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附录1】
《再遊玄都观绝句》序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中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烁晨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左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得为主客郎中。重游兹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支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828)三月某日。
【附录2】
元和十年,自朗州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1、本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正如他的挚友柳宗元所说,是“自取之”,就是说,哪怕明知会因此遭到迫害,还是不畏惧,仍然要说要写,足见斗志之顽强。
2、桃花比喻朝中新权,暗示为趁革新失败,攀附新当权者(宦官)才爬上去的小人。
上一篇:寇准《书河上亭壁》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下一篇:欧阳修《再至汝阴三绝》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