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用韵《一篇妇人语》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起来四句,是真乐府,是“三百篇”兴起法。“暮婚晨告别”是诗柄。一篇都是妇人语,而公揣摩以发之。有极细心语,如“妾身未分明”二句,“妇人在军中”二句是也;有极大纲常语,如“勿为新婚念”二句,“罗襦不复施”二句是也。真无愧于“三百篇”者。(王嗣奭《杜臆》卷三)
【诗例】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解析】
《新婚别》是“三别”中的一首,写一对新人“暮婚晨告别”的典型事例。全诗分为三个层次:前12句为第一层,写新娘子婚姻之不幸。诗以比兴开始,用“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比喻“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兔丝”是一种蔓生植物,多寄生于其他植物上,古人多以此比喻女子对男子的依附。“蓬”和“麻”均为小植物,兔丝附于其上,蔓儿不可能伸长;女子嫁与即将赴边的征夫,很难指望与其白头偕老。这一精妙贴切的比喻非常符合新妇的特有身份和特殊的心理感受,也将其不幸命运和盘托出。“结发”以下八句,交待了造成自己不幸命运的原因,即丈夫马上要“守边赴河阳”。按唐王朝的规定,新婚男子可以免服兵役一年,而战争却迫使他们夫妇“暮婚晨告别”。新婚燕尔,未来得为丈夫暖热床席就要匆匆离别,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然而,新妇的不幸还不止于此,她还十分忧虑自己在婆家的身份未明而难以自处。依照古礼,女子于婚后三天,应在丈夫陪同下去祭家庙、拜公婆,这套礼节完成后,才算婚礼完毕,才能确定新娘在家中的名分。而现在未来得及正名定分,此后日子怎么度过?“父母养我时”以下12句为第二层,写新娘子在与丈夫生离死别之际的沉痛悲苦心情。“父母养我时”四句,写父母虽疼爱女儿,但不能不将其嫁人;一旦嫁人,就只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根据女子必从一而终的古训,一结婚,女子的命运就永远和丈夫绑在了一起。“君今往死地”八句,写新娘子的矛盾心理:丈夫要到生死未卜的前线去,使她悲痛得肝肠寸断。本拟与丈夫一同赴边,生死与共,又恐此举非但无益,反而会使事情更糟;军中是不允许有年轻女子的,士兵携妻子从军,势必破坏士气。因此,新娘子希望丈夫不要以自己为念,要“努力事戎行”,争取活着回来,夫妇团聚。最后八句为第三层,写新娘子坚贞的爱情表白。新娘子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和痛苦的倾诉,为使丈夫一心杀敌,临别之际,她大胆而直率地向丈夫表达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自嗟”四句,写自己娘家贫寒,花费许久心血才置办了结婚礼服,为了让丈夫放心,她从此脱下礼服,洗卸红妆。“女为悦己者容”,丈夫远行,自己不再梳妆打扮,以示忠诚。“仰视”四句,以鸟儿双飞喻夫妇相守,但“人事多错迕”,故人不如鸟。但愿与丈夫虽人分两地而能心心相印。“与君遥相望”一语,深情无限。
此诗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艺术传统,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用新娘子的诉说和表白,反映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幸,表达人民识大体、顾大局,积极支持平叛战争的牺牲精神和爱国热忱,同时,也突出地表现了新娘子对丈夫坚贞不渝的爱情及对未来生活的深情憧憬。王嗣奭评此诗曰:“一篇都是妇人语,而公揣摩以发之。”(《杜臆》)此诗选择了“暮婚晨告别”的极典型的事件,借承受战争苦难最深重的新娘子的诉说,全诗娓娓叙来,贴切自然,深挚动人。其中既有对战乱的怨愤、离别的无限悲苦之情,又有对丈夫的激励劝勉,句句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心态,句句从肺腑中吐出,使全诗脉络分明,一波三折,深情顿挫,曲尽其妙。加之浅切朴实的口语、俗语和比兴手法的运用,更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真可谓深得乐府诗之精髓。
这种通篇用妇女自白的写法,不仅汉魏乐府中常有,唐人诗中亦屡见,如乐府诗《塘上行》、《冉冉孤生行》,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所叙之事,所抒之情都切合女主人公身份口吻。这种写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增强了诗的真实性、客观性,读者聆听的是生活的“录音带”,仿佛自己置身于彼时彼地的社会场景之中。
上一篇:唐诗艺术技巧·修辞用韵《代之设想,如得其情》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唐诗艺术技巧·修辞用韵《尽谢点染》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