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喻托兴《起兴使事翻新》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起兴,使事翻新,得其佳致,腕舌灵警,足以传之。(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
【诗例】
杂兴
李嘉祐
花开昔日黄鹂啭,妾向青楼已生怨。
花落黄鹂不复来,妾老君心亦应变。
君心比妾心,妾意旧来深。
一别十年无尺素,归时莫赠路傍金。
【解析】
古诗中写思妇闺怨,是很常见的题材。历代有大量诗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妇女所遭受的苦难。她们往往处在孤弱无助的地位,不由自主的离别给她们带来孤凄的生活和哀怨的愁思。《杂兴》诗中作者自设为一位独守空帏的思妇,婚后良人离家远行,“一别十年无尺素”,她虽孑然一身,却情思绵绵,一往情深,她借轻歌低吟道出一腔幽怨之情。诗人为表现“离怨”的主题,妙用“起兴”和“使事”的技巧,使作品新颖而奇警,为此受到评者的称道。
诗中“花开”、“花落”两句是“起兴”,全用描写春日景象的景语。诗人充分利用 “比显而兴隐”的特点,在 “兴”句中隐含丰富的情思,使“兴之托喻”得以“婉而成章”,进而用细密的笔触,表露了思妇心底的怨情。“花开”句展示的是春日明丽的景色,繁花争放,黄鹂和鸣,荡漾着无限欢快之情。“花落”句描画的则是暮春时节,繁花凋谢,流莺离去,一派凄凉冷落的气象。如果说,句中的“花”是女主人公的自喻,那么“黄鹂”则是她的良人的比喻。从前句中“昔日”一词可知,此是思妇对昔日新婚情景的回忆。那时她是如花美眷,良人如恋花之黄鹂,灵舌百啭,多有蜜语柔情。而后句所写,恰是她如今现实境况的比拟,她感到悲哀,黯然伤神。从字面看,诗人是有意通过“花艳莺娇”和“花落莺去”一荣一衰的景象比照,表现出思妇在婚前和别后一聚一散的生活变化。然而更有韵致的是,在这两个“兴”句之后诗人各缀有一句“情语”。“妾问”句表明,女主人公在嫁“向青楼”、将成为新妇时,就已产生不安的预感,对“离怨”忧心忡忡。“妾老”句则是悲怆的设想,既有对容颜老去时痛苦的推测,又有对君心生变的担忧。这两句大大增加了“兴”句中隐含的苦涩意味。
诗人没有简单地把思妇的幽怨归之于夫妻的离别,而是看到女人出嫁时便已铸下的不幸的苦根,他理解这些“离妇”、“思妇”的善心和良知,为此诗中道:“君心比妾心,妾意旧来深。”这里写出思妇的自信,也写出她的热望。经过一日苦过一日的十年相思,她不仅初心未变,而且更加执著深沉。离人十年无音信,“君心”之淡薄已自不待言。结语是极其感伤的:“一别十年无尺素,归时莫赠路傍金。”她依然苦苦等待着良人有朝一日归来,也在默默地祝念,但愿良人归来时仍能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且莫变成秋胡那样的负心人。
从诗歌的修辞技巧看,起兴、使事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花开”、“花落”句的起兴,以花与黄鹂鲜明的物象,加深了作品的意蕴。这可能受到“桑之未落”和“桑之落矣”(《卫风·氓》)的启示,但其文辞更加明丽,寓意更加奇警。结句“路傍金”是用典使事,但作者创意翻新。秋胡负妻故事出自《列女传》,后于《西京杂记》中亦有记述,古乐府有秋胡行曲。在故事里,秋胡于婚后离家,外出游宦,三年后归来,在郊外遇一采桑妇女。秋胡爱其美色,拿出黄金挑诱,遭到采桑妇人严辞拒绝,归家后方知先时挑诱的正是自己的妻子。秋胡妻感到极大的羞愧和失望,毅然投水自尽。诗人从别一角度选用了这一典故,以思妇企盼良人归来之前半是担忧半是叮咛的祝告语气,愿良人归来时不是“二三其德”的负心汉。这无疑更增加了诗的悲凉情调。故评者认为“使事翻新,得其佳致,腕舌灵警,足以传之。”
上一篇:唐诗艺术技巧·拟喻托兴《援拟入情》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唐诗艺术技巧·拟喻托兴《末用借结》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