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出神入化》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前四句正写富贵之家早春,忽以“探春”二字透下,松快异常。五六言不为桑麦,是一篇之关键,且伏与下二句花柳对出之端。结处一笔,收拾前面许多,真出神入化之文也。(岳端《寒瘦集》)
【诗例】
长安早春
孟郊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祗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解析】
《长安早春》一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春,诗人早春出游郊外,目睹仕女如云,香车宝马,公子醉态,红日高卧,由此而及郊野农桑,顿悟富贵者与贫贱者同春而思想境界不同,感慨社会的贫富悬殊而又劳逸不公,愤然作此篇。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感兴而作,意有所讽,而“探春”为一篇眼线,连结高贵者与卑贱者的作为,借以发掘社会的重大问题,撕破社会表面的温纱,让人看其本来面目,警醒世人。
诗以赞美的笔调写春色。朝日的阳光,驱走了黑夜,照在深宅大院的华贵的红楼上。温暖的东风,轻微拂面,宜人心魂。尘土不起,百花新生。诗人写春入朱楼,显示出主人身份高贵,生活奢华,非同于一般民房草屋。为全诗布置了一个温馨的大环境,可供各种人表演的大舞台。而朱楼中主人却是作者所瞩目的。于是在三四两句独写朱楼中男、女的探春的心灵。公子哥们是酒醉未起,旭日高卧,这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家人有了天壤之别。又是何等的不公平。接着诗人把笔触转移到朱楼中美人,一个“争”字反映出她们争相探春的急切心态,诗人拈出“探春”,可为神来之笔。因上句写公子酒醉未起,美人必是陪侍娇柔。一个“探”字,从室内之淫引向郊野之乐。富贵者的淫逸享乐的本性尽在不言中。
五六两句就探春而写实。两个“不为”写出“公子”、“美人”的探春,不关农桑之事。不为农桑之人,自然是不关心国计民生之人,是在诗人鄙视之列的。
七八句紧承不为农桑句,揭出其所为,乃“日日”出游“西园”。“西园”,化用曹植《公宴》诗句,西园是七子与曹氏兄弟赏游的贵族园囿,饮酒赋诗,听歌赏舞。此处用来泛写其游乐而不务正事。他们醉心的是花花柳柳,美艳的景色,暗示出他们携妓出游的花柳生活。一“出”一“望”,揭露无余。与五六两句的“不为”对比成文,相反相承。诗写至此已点出富贵者探春的行为、心理、感情。
结尾两句:“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五侯宅”是用典故,汉桓帝日封五侯,此处借指为贵族的富贵之家。富贵之春与田家之春是对立的,互不容纳,这是从前八句的蓄势中引出的。诗前八句明写富贵之春,暗示田家之春,以暗衬明,诗人概括说:田家的劳动之春,永远也入不了五侯富贵者的大门。贵族们卑视劳动者和劳动的思想感情,全蕴含其中。所以岳端说“结处一笔,收拾了前面许多”,而且又是诗境的升华,主旨的概括。
全诗只有10句、50个字,以“探春”为眼线,生动地刻画出富贵者与田家劳动者的形象和心理,概括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以诗人自己的不平之鸣导引出封建社会中一切正直之士的不平,谴责富贵者而同情田家。这种用心可谓良苦,但在表达上却一贯而下,自然和谐,又含蕴深远。岳端说它是“出神入化”之作,不为谀词。
“出神入化”,是指一种技艺所达到的神妙高超的境界,具有大自然造化的神工。最早如庄子所讲庖丁解牛、佝偻承蜩、轮扁斫轮等故事,说明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就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后来陆机与刘勰把出神入化引入文学创作之中,顾恺之又把它引入绘画创作之中,于是,“出神入化”用以专指文艺创作至精至妙的创造功力,亦即“传神写照”。杜甫则把“出神入化”看作是诗歌创造的最高境界,他说:“下笔如有神”,“篇什若有神”,这既指创造过程中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又反映出意象的形与神和谐的自然美。总之它要求创作从写真入手,由真入神,表现出神思情韵,神采飞动。如李白的《静夜思》,就达到了出神入化程度,《玉阶怨》则借美好的秋月、玉阶、白露、水晶帘等意象所组合的清新的自然画境,衬托出柔肠欲断,积怨弥深的思妇的神情风韵。杜甫的一些写景诗、如《望岳》更可称之谓妙笔出神了。凡此种种,说明诗人把出神入化视为诗的最高境界,孜孜以求。
上一篇:唐诗艺术技巧·虚实相生《似亦不似》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唐诗艺术技巧·虚实相生《遗貌取神》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