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相成《翻新见奇》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黄雀言弹射,亦翻新见奇。(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卷六)
【诗例】
孟门行
黄雀衔黄花,翩翩傍檐隙。
本拟报君恩,如何反弹射?
金罍美酒满座春,平原爱才多众宾。
满堂尽是忠义士,何意得有谗谀人!
谀言反复那可道,能令君心不自保。
北园新栽桃李枝,根株未固何转移?
成阴结实君自取,若问傍人那得知!
【解析】
黄雀报恩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一个典故,见《后汉书·杨震传》,唐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所载的一个传说:杨震之父杨宝年9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惟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其后杨震以下,子孙四代,都任太尉,成为国家栋梁。唐诗中化用黄雀典故的诗例不少,如储光羲《上长史王公责躬》: “灵鸟酬德辉,黄雀报仁慈。”严维《奉试水精环》: “能衔任黄雀,亦欲应时明。”卢纶《九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黄雀知恩在,衔飞亦上楼。”曹邺《翠孤至渚宫寄座主相公》:“古人于黄雀,岂望白环报。”等等。或以黄雀自喻,自述报恩之情,或以杨宝比恩人,赞颂恩人对自己的恩情,都是以报恩为意的。而崔颢翻新其意,其意何在呢?唐汝询解释此诗诗意说:“此疑(崔)颢尝作客而遭谗,故以黄雀为比,言我本为报恩而来,君反加罪于我,是必有谮之者矣。君之礼士不减平原,而谀言易惑焉。能保君之不疑,第君未可轻信也。”可见诗的开头四句乃是以黄雀报恩,反遭弹射作比喻,暗示诗歌主题。第二节六句即从正面叙写,以平原君作比,赞主人爱客,而直言宾客中谗谀者挑拨主人对自己的信任,使自己如黄雀之遭弹射。结尾四句再以新栽桃李为喻,必待根固叶茂,成荫结实,才是报答主人栽培之恩的时候。叙写虽委婉曲折,而意思十分明显。一片挚诚为报恩而来,反被施之以暴,几于丧生在弹射之下,这正是本诗用典故 “翻新见奇” 的所在。
诗中用典,由于典故关系到过去的事件和当前的主题,因而,它的作用之一就是增加新的意义。如何才能使这个新的意义表现得恰到好处,而不仅仅局限在典故本身的意义上,前人推崇的一种方法就是“翻新”,“反其意而用之”,严有翼《艺苑雌黄》中就指出:“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正由于崔颢没有“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超越寻常拘挛之见”,所以,吴昌祺评为“见奇”,这个“奇”可理解为不同寻常、独特、出人意料等。这种“奇”的效果,从审美心理的角度说,则是打破了阅读时的审美经验期待视界。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中有一个是定向期待,也就是说当读者阅读时,往往是按自己原有的经验所提供的暗示去解读作品、体味诗歌,当我们读“黄雀衔黄花”时,理所当然地便会联想到黄雀报恩的故事,而不会理解成它反将要受到弹射,而当读到“如何反弹射”时,作品与定向期待发生了对立,打破了习惯期待,激起了读者的创新期待,产生了黑格尔所说的“惊奇感”,从而获得了审美愉悦。就读者来说,总有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欲求,谁也不会永远喜爱没有新意的陈词滥调,所以,“翻新见奇”应该是文学创作可以运用和追求的技巧之一。
上一篇:唐诗艺术技巧·相反相成《借事增幻》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唐诗艺术技巧·相反相成《起拙巧唤》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