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象炼境《阔狭顿异》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结语凑泊极难。(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黄山白语)
【诗例】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析】
本诗是杜甫晚年所作,当时他的处境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定居之处,乘坐小船长期漂浮在水面上。此诗所表现的就是诗人在这种境遇中的凄苦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开头两句叙事,语似平淡,内涵却十分丰富,情感尤为复杂。这里含有诗人初登岳阳楼时喜悦与新奇之感,尽管这种情绪非常微弱,但从“昔闻”“今上”二词中依然可以感悟到诗人的这种心情。当然,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占主导地位的则是沉郁、悲慨、忧伤与怅惘,仿佛是在说,自己早就听说过洞庭湖的胜景却从来也无缘登临,却偏偏在这四处漂泊的落难之时才有了机会,在心境惨淡之时却有美景可登临,真好像命运在故意捉弄人,令人啼笑皆非。正因为这两句诗中有如此丰富复杂的情感,才会产生以下“阔狭顿异”两种境界的出现,这需要仔细体会,方可领悟其中的佳妙之处。
颔联境界阔大宏伟,大有涵天容地之气魄。意思是说,浩浩荡荡的洞庭湖将历史上著名的吴、楚两个大国的国界分开,成为吴楚两地的疆界。湖面无边无际,整个天空宛如全都倒映湖中,日月星辰就在湖面上漂浮。这十个字仿佛是远距离的高空摄影镜头,把洞庭湖宽广浩瀚的宏大形象从宏观上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来,其间也包含着作者的博大胸襟。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则将视点一下子聚焦到自己身上,又变成了一个特写镜头。由于四处漂泊,连个固定的住址也没有,当然无由收到亲朋的来信,这无疑更加重了诗人的孤独感。自己已经年老多病,只能泛着一条小船到处漂流,凄苦之况更是难以形容。最后两句一转,抒发忧伤国事的情怀。身处困境之中而一刻也不忘怀国家人民,这正是杜诗所以能传诵千古、感动后人的精神力量之所在。
黄山白所谓的“诗境阔狭顿异”指的是诗中颔联和颈联所描绘的两种迥然不同的境界。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洞庭湖的景色,境界宏丽,大有包藏宇宙之势,后两句叙述自己的遭遇,却写得极为落寞凄清,两个画面形成鲜明的对照,把作者孤独凄凉的处境烘托出来,从而委婉地表达了宇宙广阔无垠而人生有限的悲哀,以及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的慨叹,思想容量极大,并为最后两句的抒情作好了铺垫。由此可知,境界“阔狭顿异”的这种写法可以加强诗歌的表现力。正因如此,古人在作诗时常自觉地运用这一手法,但在运用时可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即有时先阔后狭,有时先狭后阔,但是这两种境界是在同一场景中从不同角度所选取的两个镜头,在时间上是统一的。只要具备这两个因素,都可看成是这一手法之运用。杜甫的《登岳阳楼》属于前一种情况,《旅夜书怀》则属于后一种情况,即先狭后阔,诗的前四句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先描绘自己的一叶小舟停泊在江边,微风吹拂着小草,江边只有一孤舟,境界极小,令人感到窒息和凄凉。后面两句的境界豁然开朗,平野广袤,明星低垂,月光倾泻江面,浩瀚的江水映着月光向东奔流。这样,在极为广阔的大背景下更突出了诗人当时到处漂泊的艰难处境,烘托出其孤苦无依的凄凉心境,取得了令人心灵震颤的艺术效果。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壬戌正月十四日》诗的中间两联也描绘出“阔狭顿异”的两种境界。全诗云:“老子居然健,上元如许晴。湖平波不起,天阔月徐行。散发渔舟稳,临风野笛清。安能拥笳鼓,万里将幽并。”三四句视野开阔,境界阔大,月明风静,水波不兴,湖面一望无边,天空浩渺无穷。五六句则集中刻画自己独坐一叶孤舟,散发野笛的闲散风貌,既表现出与广大的自然相和谐,欲回归自然的心态,也有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喟叹及自己被投闲置散而报国无路的苦闷,这才转出最后两句,表现要为国杀敌的壮烈心志。本诗在“阔狭顿异”之境界的创造方面与杜甫的《登岳阳楼》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杜甫抒发的是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陆游表现的则是请缨杀敌和统一祖国的壮烈心志。这正是两位不同朝代的爱国诗人各自一贯的思想主调,各自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色彩。
上一篇:唐诗艺术技巧·构象炼境《大巧若拙》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唐诗艺术技巧·构象炼境《远近异观》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