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题《尊题》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蛮腰学不成。”蛮腰或作纤腰,非。咏柳而贬美人,咏美人而贬柳,唐人所谓尊题格也,诗家常例。(杨慎《升庵诗话》卷八)
【诗例】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蛮腰学不成。
【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情致,别具一格的咏物小诗,其正文咏垂柳而不着一个“柳”字,没有对垂柳的枝叶形貌或它的习性风姿进行直接的模拟和描绘,但春季里那翠绿柔嫩、细密修长、袅袅娜娜地惹情动人的垂柳形象,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全篇含蓄、委婉、寓意深刻,韵味盎然。
诗的首句骤然而起,用赞美的语气,轻快的笔调,别开生面地写垂柳的生性,表现它多姿多情的特点。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垂柳思想和感情,使它能够进行有意识的活动,在春光里潇潇洒洒地展露姿容,无拘无束地与春风弄情。“绊惹”这个动词用得最为美妙精到,惟妙惟肖地勾画出垂柳在荡漾的春风里轻拂飘摇的情景,它像一个天真烂漫、热情活泼的少女,欣欣然地伸张臂膀,主动截住从身边飘然而过的习习春风,与之携手起舞,挑逗相娱,纵情取乐。它那轻盈的体态,缠绵的柔情,迷人的姿色,举世无双,就像美人赵飞燕那样富有魅力。“世间谁敢斗轻盈”这一诘问,巧妙地肯定了垂柳无与伦比的美色,同时又把它独占春风的得意之情和自恃娇美而飘飘然的神情意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紧扣题意赞美和夸奖垂柳之后,诗人一转笔锋,联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进一步拓展叙写的内容,用以托物寄兴和借题发挥,抒发自己对现实社会中一些丑恶、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愤慨之情,诗意顿起飞跃,把思想主题升华到一个更新的境界。“楚王”,指春秋时代的楚灵王。当然,这里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上的这个人物,也包含作者生活时代的君王。传说楚灵王喜好细腰,楚国臣民因而竞相束腰以投其所好。后来,人们便用“细腰”作咏楚宫或咏楚女的典故,进而用以称颂女子腰身的纤细。又据史载,唐代京都长安附近的曲江,两岸柳树成荫,因而被称为“柳衙”,时至春夏,那里便是人们游赏的好去处。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把历史同现实连在一起,意在以古喻今,反映现实。后两句说,江畔上的垂柳,生机勃勃,婀娜多姿,倍受人们青睐。羡慕和向往的心情,使许多年轻貌美的宫女企望一变自己缺少风度的的粗俗蛮腰,求得苗条的身材和飘逸的风姿。为了使自己的腰身变得像柳树那样纤弱诱人,以取悦君王,她们居然竞相束腰,节制饮食,甘愿忍受饥肠辘辘的折磨,甚至完全不进食,以致饿坏了身子,还没学到垂柳的风姿,就呜呼哀哉了。其实,江畔栽柳,对君王来说并无特别的用意,但邀宠心切、急欲献媚的宫女们却自作多情,断定君王爱细腰,不惜损害健康去迎合取悦,落得可悲的下场。
明人杨慎谈到这首诗时说:“咏柳而贬美人,咏美人而贬柳,唐人所谓尊题格也”,所谓“尊题”,就是在诗歌所描写的诸多形象中,一定要褒扬诗歌题目中写到的形象,而贬抑此外的其他形象,以衬托和突出前者。诚如《垂柳》一诗,从创作上来看,本来咏柳而贬美人,或咏美人而贬柳,抑或垂柳、美人都赞咏,均无不可,因为文学作品中抒情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抒情主体喜欢的客体,便可赞美歌咏;抒情主体厌恶的客体,便可贬抑谴斥,这在理论上完全是正确的,在创作实践中也行得通。但按尊题的惯例,《垂柳》便只能咏柳而贬美人,如果要咏美人而贬柳,诗题就得改变。只从形式和惯例来看,杨慎的评论不无道理。应当指出的是,在这首诗里,唐彦谦真正贬抑的主要不是美人,而是矛头另有所指。在他生活的时代,社会黑暗,朝政腐败,最高统治者昏庸,朝中众臣竞相争宠,他们窥测皇帝意向,伺机逢迎巴结,以求赏识重用,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诗人对这种卑劣伎俩,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便指桑道槐,予以揭露批判,才是 “贬美人” 的真正用意。
上一篇:唐诗艺术技巧·立意切题《一气相生》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唐诗艺术技巧·立意切题《明起》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