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题《由己及人》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开首两句,分明从岑在关外自己一面说,至闺中相忆,忽从对面说矣。三句,以虚接为转。沙场何处不可愁人,言闺中虽有许多想象,只在空里捉摸,未至关外实见其恶,而致愁耳。四句就三句发之,所谓顺流之舟也。此前两句切己身说,后两句切对面说,读此可悟章法。(朱宝莹《诗式》卷
二)
【诗例】
苜蓿烽寄家人
岑参
苜蓿烽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解析】
岑参一生两度出塞,在轮台 (今新疆轮台县)、北庭 (今新疆孚远县)等地生活了六年。出塞期间,他写了不少思乡思亲之作,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以行云流水之笔,写缠绵悱恻之情,至今传诵人口。这首《苜蓿烽寄家人》作于岑参在安西(今新疆库车县)时,诗中抒写的是对妻子的刻骨思念。
诗的前两句从自己身处关外写起。“苜蓿烽”和“胡芦河”均在玉门关外,“烽”指烽火。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七注引《唐三藏西域记》云:“塞上无驿亭,又无山岭,止以烽火为记,玉门关外有五烽,苜蓿烽其一也。”又《新唐书·地理志》: “安西西出柘厥关,……至小石城,又二十里至于阗境之胡芦河。”在古代汉人的心目中,玉门关是地域分隔的标志,关内是一个充满故园故人之情的美好世界,关外则是一个举目无亲而又荒凉的陌生世界,正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所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常年生活于玉门关外,怀乡思亲之情难免时时骚动着他的心灵,而眼下正值立春时节,佳节思亲本是人之常情,所谓“清明无客不思家”。在此春风和煦、万物萌动的立春节,面对塞外荒凉而雄浑的风光,他想到了关内的村舍田园,想到了妻子,想到了宁静温馨的家,于是一种无言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乡情更是难抑难止了。句中“泪沾巾”三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悲戚之状。
第三句调转笔锋,展现出一个新的境界:“闺中只是空相忆”。“空”者,徒然也,因闺中人日思夜想,久盼未归,故说徒然。此字令人想见“梳洗罢,独依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的意境。妻子的悠悠相思,自己思归而不得归的憾恨,兼含其中。在表现技巧上,这句采用了“由己及人”、“对面写来”的手法,即驰骋想象,不写自己思念对方,而是转写对方的相思情状:在此立春佳节,妻子空闺独守,想来更是相思萦怀,痛摧肝肠了。这种从对面落笔的写法,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巧妙的反衬,同类的例子很多,如杜审言《赠苏绾书记》:“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等。不难看出,这种表现手法的主要特点是“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其作用有二:一是悬想对方的相思苦况,借人衬己,更进一层地写出自己的一片痴情苦意;二是一种离愁带出两地相思,加倍突出了两心相依,彼此的深情款款,读来十分动人。第四句从设想对方归结到自己,在闺中人无数次的企盼而又一再失望之中,一定要埋怨自己长年飘零在外却不思归家,然而她怎会知道,自己身在关外沙场,情系关内家园,不正同样愁苦万端吗?末句绾结双方,写出相隔异地而相思同心的感情,在缠绵纠结中,一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难言之苦,难诉之愁。
此诗不仅写出了归思心切,相忆之深,也表现了自己对闺中人的关心和知心。全诗由景及情,由己及人,由人及己,由现实处境到悬想虚拟,结末又回到现实,这种回环往复、曲折动荡的文笔,反映了诗人起伏翻腾的思绪。这正如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的:“这个心灵与世界浑然合一的情绪,是流动的,飘渺的,绚熳的,音乐的,因世界是动,人心也是动,诗是这动与动的接触会合时的交响曲。”(《歌德之认识》)
上一篇:唐诗艺术技巧·立意切题《对面敲击》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唐诗艺术技巧·立意切题《由今溯古》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