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题《金针暗度》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盖有志于仕进,故勉之曰弗以长安为行乐之处,使岁月蹉跎而无成,言当及时努力也。须看其欲说易蹉跎,先伏行乐处,欲说长安,先伏御苑,此金针暗度之法。真有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者矣。(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卷七)
【诗例】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解析】
李颀这首《送魏万之京》是一首送别诗,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同魏万的惜别之情。但诗的侧重却在后半部分,作者奉劝魏万,切勿迷恋于长安行乐处而空耗了宝贵岁月,语词间寄托了劝勉与告诫。对此,刘文蔚一语点中了诗旨:“有志于仕进”,“当及时努力也”。妙在刘文蔚同时还揭示了诗的技巧——埋于诗章结构底蕴下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金针暗度”法。
金针,本指刺绣之针,这里泛指刺绣技艺。金针度人,指传授刺绣技艺与他人,后称授人以某种技术诀窍为金针度人。那么,金针暗度,乃指悄悄地传授某种技术诀窍,其用在诗歌创作手法上,意思是借喻李颀诗的结构技巧犹如暗传金针技艺——欲说“易蹉跎”,先伏“行乐处”,欲说“长安”,先伏“御苑”。换言之,御苑——长安——易蹉跎,三者之间如“暗度”“金针”,一环扣着一环,有着内在必然联系,而此联系只可意会不可道破——诗人之匠心于此毕现。
写诗贵在能给读者以思索、想象、联想的余地,切忌直露,这是中国传统诗歌有别于西方诗歌的突出特点之一。西方诗歌强调直抒胸臆,而中国传统诗歌则力主简约、含蓄,意在言外,虽然两者在表达诗旨上各有千秋,然从咀嚼品味角度言,简约、含蓄,意在言外,似更能造成余味不尽之感。李颀这首《送魏万之京》,从作者角度说,他送别魏万,情意上自然依依不舍,然而其深沉的底蕴,还包含有期望与劝戒,即所谓“话外有话”、“弦外有音”,这是不便明言的,其中的内在关系,唯有运用适当技巧作悄悄传达,才可让读者细嚼慢品,从而产生不言而喻的效果。
类似这种金针暗度法,唐诗中颇有表现,如王建《十五夜望月》写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题名《十五夜望月》,实际诗意是写“秋思”,而欲说“秋思”,作者先伏了 “月明”,欲说 “月明”,又先伏了 “地白”,这无形之中作了 “暗度”:地白——月明——秋思,自然顺畅,悄无痕迹,而读者则自可从此“暗度” 中领会诗篇的意旨与诗人的匠心。
白居易曾有《白氏金针诗格》三卷问世(《宋史·艺文志》),金代元好问《论诗》之三也有诗云:“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以刺绣喻作诗文者的别有巧妙,这说明金针暗度手法在文学批评中已有所涉及,只是提法与具体运用表现上侧重不一而已。作为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创作手法之一,金针暗度有其艺术生命力,在诗人创作中也可寻觅到不少成功的范例。
上一篇:唐诗艺术技巧·立意切题《无中生有》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唐诗艺术技巧·立意切题《通体不脱一字》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