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避世桃源
典源出处 晋·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释义用法 晋陶潜在他的《桃花源记》中讲,晋时武陵一渔人在桃花林中发现一山,进山口后见有村舍人家,田地竹木,男女耕作,老少怡乐。经询问后才知他们上代是为避秦时战乱人此定居的,与外间隔绝已经几世。渔人盘桓几日后辞去,以后再往,则迷失旧路。后以此典指远离尘嚣的幽雅山水胜境; 也指避世隐居之所。
用典形式
【花源】 唐·李白:“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秦洞】 清·王夫之:“也似我年来,桃花春水,咫尺烟迷秦洞。”
【桃源】 唐·韩愈:“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宋·陈师道:“胜游欲尽无穷目,未到桃源客已迷。”宋·张炎:“桃源去尘更远,问当年,何事识渔郎。”
【问秦人】 明·陈子龙:“我亦玄都旧宾客,烦将名姓问秦人。”
【武陵人】 唐·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宋·李清照:“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宋·范成大:“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武陵春】 唐·骆宾王:“问君招隐地,仿佛武陵春。”宋·苏轼:“从此北归休怅望,囊中收得武陵春。”
【武陵源】 唐·王维:“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宋·洪炎:“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清·赵执信:“携筇如拥棹,重入武陵源。”
【武陵溪】 宋·洪适:“红绽武陵溪,绿暗章台路。”宋·苏轼:“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
【逃秦人】 宋·苏轼:“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迷武陵】 宋·张炎:“花下可怜仙子,醉东风犹自吹笙。残照晚,渔翁正迷武陵。”
【秦人溪】 宋·萧立之:“海图拆补女儿衣,轻衫笑指秦人溪。”
【桃花洞】 唐·钱起:“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复几春。”
【桃花源】 宋·陈师道:“他日宦游客,误入桃花源。”金·元好问:“行寻柴桑里,遂得桃花源。”清·赵执信:“所思在何许,乃在桃花源。清时欲焉避,但羡山中田。”
【桃源路】 金·李俊民:“一溪隔断桃源路,只有人家鸡黍。”
【桃源境】 宋·陆游:“闭门便造桃源境,不必秦人始是仙。”
【避秦村】 宋·陆游:“人如钓渭叟,地似避秦村。”
【避秦路】 清·王夫之:“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山中秦晋】 宋·张炎:“休重省。莫问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
【不知有汉】 唐·王绩:“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回首武陵】 元·陶宗仪:“欲问渔郎无恙否? 回首武陵何许。”
【武陵桃花】 唐·李白:“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秦人鸡犬】 唐·李白:“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
【晋客入洞】 唐·杜牧:“此花不逐溪流出,晋客无因入洞来。”
【桃花白云】 元·萨都拉:“谁知别有小乾坤,藏在桃花白云里。”
【桃花流水】 宋·苏轼:“玉室金堂余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桃源鸡犬】 宋·陆游:“桃源鸡犬尘凡隔,杜曲桑麻梦想归。”
【流水桃源】 宋·辛弃疾:“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
【避世桃源】 清·张尔田:“寄生槐国原无梦,避世桃源岂有津。”
【不识东西晋】 宋·张炎:“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
【洞犬谢秦人】 宋·刘筠:“笼禽思陇树,洞犬谢秦人。”
【桃花闭洞门】 唐·曾唐:“殷勤重与秦人别,莫使桃花闭洞门。”
【桃花迷洞口】 宋·张炎:“桃花远迷洞口,想如今,方信无秦。”
【桃散武陵霞】 唐·李商隐:“柳飞彭泽雪,桃散武陵霞。”
【渔郎入洞天】 明·高启:“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上一篇:诗词典故《避世墙东》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下一篇:诗词典故《避世金马门》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