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共工触不周
典源出处 《淮南子 ·天文训》:“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尘埃水潦归焉。”《淮南子·原道训》:“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列子·汤问》亦载,文与 《淮南子·天文训》略同,另有张湛注:“共工氏兴霸于伏羲、神农之间,其后苗裔恃其强,与颛顼争为帝。颛顼,黄帝孙。不周山在西北之极。”另有说,谓共工与神农,视融争战,一般引 《淮南子·天文训》之说。
释义用法 传说共工与颛顼争帝,怒以头触不周山,使天地都倾斜了。后以此典形容时局动乱,栋梁崩摧; 或自然界的某些胜观。
用典形式
【共工】 唐 ·李白:“共工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宋·辛弃疾:“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
【折柱】 北周 ·庾信:“奔河绝地维,折柱倾天角。”
【天柱折】 唐·杜甫:“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天柱倾】 元 ·萨都拉:“天柱倾,天不晴,白髯使者东南行。”
【共工折】 清 ·朱祖谋:“负壑藏舟寻常事,怕苍黄柱触共工折。天外倚,剑花裂。”
【折天柱】 唐·皮日休:“唯愁绝地脉,又恐折天柱。”
【忧天缺】 清·郑文焯:“易水空成填恨海,西北终忧天缺。”
【触天柱】 清 ·丘逢甲:“共工触天柱,西北遂倾坠。”
【不周崩摧】 清·赵执信:“君不见不周崩摧地维裂,东南海溅共工血。”
【头触不周折】 明 ·陈子龙:“双成宛转歌未阙,共工头触不周折。”
【昆仑倾砥柱】 宋·张元干:“怅西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柱讶不周折】 清·黄景仁:“柱讶不周折,都愁中冀荒。”
上一篇:诗词典故《共命鸟》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下一篇:诗词典故《冬青树》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