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天人三策
【出典】 《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仲舒对曰:‘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天子览其对而异焉,乃复册之……仲舒对曰:‘……’于是天子复册之。制曰:‘盖闻“善言天者必有徵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故朕问乎天人之应……’仲舒复对曰:‘……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
【释义】 西汉学者董仲舒于武帝时以贤良对天人三策,受赏识,被任为江都相。
【例句】 ①胸次甲兵百万,笔底天人三策,堪补舜衣裳。(方岳《水调歌头·寿吴尚书》2836)这里以董仲舒比拟吴尚书,称美他为饱学的治国之臣。②三策忠嘉亲赐擢,动龙颜、人立班头玉,胪首唱,众心服。(姚勉《贺新郎·及第作》3090)这里用董仲舒事,叙写参加殿试,受到赏识。
上一篇:典故《天也瘦》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天低野阔》什么意思|出处|释义|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