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派是宋代词坛中另一大词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在题材上,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风格遒劲,思想性强;表现手法上铺叙直抒,形象丰富,语言清新质朴,流利畅达。豪放派的创立者是苏轼,他开一代词风,影响深远。在北宋,继承这种词风的著名词人,还有晁补之、毛滂、贺铸等。南宋初有张元幹、陈亮等,南宋末有刘克庄、汪元量等。尽管豪放派词人众多,共性突出,但在艺术风格上亦各有千秋。就是说,在生活比较安定的北宋词人如苏轼等,他们的作品多清旷放达;而处于战乱时代的南宋词人如辛弃疾等,则显得沉郁悲壮。苏轼所创豪放词风,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直接受到启示,在词的思想内容上有了更高的发展,形成“苏辛词派”,“苏辛词派”也就是豪放词派,故常并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的父亲苏洵是当时著名散文作家,母亲是位有教养的妇女,对苏轼幼年教育极为重视。苏轼从小聪慧,十岁已能赋诗做文。二十一岁中进士,为当时政治和文学界的中心人物欧阳修所赏识,召值史馆。后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曾出任杭州通判。苏轼虽一生在朝廷做了几十年官吏,但几度被贬谪,放逐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儋州(今广东海南岛儋县)。一一○○年,宋徽宗赵佶即位,遇赦北还,第二年卒于常州。
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华和成就的大作家。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同时在散文、诗歌、书法、绘画各方面都有成就。他的散文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成为宋代很有影响的诗人,是宋诗的著名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词在词的发展史上,更占有突出的地位。前期的北宋词,无论是欧阳修、晏殊、柳永,其词的内容多局限于感时伤序、流连光景、男女相思离别之情,都未冲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苏轼却开拓了词的内容,使词能咏怀言志,具有广阔的社会功能。在苏词中有要求建功立业的爱国主题,有浪漫主义的幻想,辽阔的意境,豪迈的性格,对宋词的影响,可谓前无古人。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稼轩词序》)苏轼被誉为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当之无愧的。他一扫词坛颓废之风,给词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宋词构成一代特色,与前代的唐诗和后来的元曲比美,交相辉映。
苏词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诗为词”,凡是够用诗来写的题材和主题,他都能将其入词。不仅可以用来说爱言情,伤离念远,甚至用来怀古、咏史、说理、谈禅,无所不可,无所不能。他那豪迈、旷达的个性是随时流露着的。苏词中有几首怀古词,最有意义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作者被贬谪黄州时,在政治上受到严重挫折之后,写的一首借古抒怀的词。词中描绘了赤壁的雄伟壮丽景色,歌颂了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战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全词豪迈开朗,情调健康,反映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向往。最后归结到自己,流露出一点消极情绪。他感叹的不是个人的恩怨,而是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壮怀未酬,是对最高统治集团的谴责。
苏轼还在词中抒发慷慨报国的爱国主义激情,描绘农村劳动者(老农、村姑、幼童、渔人、船夫等)的纯朴的形象和善良的品质;即使抒写词的传统题材——爱情,他也在真挚和细腻之中显出凝重和淳厚。如《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既表现了对“墙里佳人”的慕恋,又对她的“无情”表示了“多情却被无情恼”,“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自尊和自重,表达了作者在贬谪途中的失意心情。尽管是伤春、伤情之作,但不象婉约词派那样缠绵悱恻的情绪。所以,南宋俞文豹的《吹剑录》载:苏轼为翰林院学士时,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柳永)何如?”对日:“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个幕士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苏轼词豪壮雄丽的风格。
苏轼在词的内容上的革新必然引起词的形式上的变化,他摆脱了传统的词律所加于词的束缚,不为迁就声律而改变文情,而是为情而词,从而达到了“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复斋漫录》引)的成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人之词”。当然,苏轼的词并非没有一点音乐性,他是摒弃僵死的律例而追求和谐自然的音韵的。陆游《老学庵笔记》说:“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终天风海雨逼人”。可见,他的词具有谐和的韵律和天风海雨的气魄和意境。
苏轼豪迈的词风是同他的诗、文、书、画风分不开的。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想象、讽刺、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有浪漫主义的气息。
他的散文有“万斛源泉、不择地而去”,而“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独特风格。他说:“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完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说明他在创作中是不受任何束缚,而是从内容的需要出发采用一定的表达形式的。他擅长行、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南朝)诸名家,而能汪洋恣肆,自创新意,与蔡邕、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主神似。这些艺术修养都是形成他豪放词风的重要因素。
辛弃疾(1140一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宋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曾就宋金的对立和战争的前途奏书《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然而在南宋的统治者苟安求和的政策下,他非但没有能把自己的才能施展到正义的抗敌上,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最后反遭到主和派的猜忌和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辛弃疾的一生是在民族危亡中度过的。他的抗敌壮志,被压抑在腐败的南宋政权下,悲愤慷慨,引亢高歌,他的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浑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在许多词中,抒写了抗金统一的壮志豪情,激励别人为此英勇作战,改变民族的悲惨处境。这些词有对庸弱的南宋朝廷表示愤慨,有时又表现乐观自信。如《水尤吟·寿韩南涧》,就是最能代表他报国雄心的一首: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况有文章山斗,对桐荫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犇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这是作者回顾南渡后的国事飘摇,感慨万端,抒发了他对沦于金人统治下的父老的关切。“几人真是经纶手?”是他对南宋的苟安求和的谴责,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平戎万里”,“整顿乾坤”,热切期望有志抗金的韩南涧奋发有为,扭转乾坤,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
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有的词继承了浪漫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富于艺术幻想的新奇意境中,有所寄寓。他把苏轼所开拓的词的表现范围,加以充实和扩大,无论就其作品的数量或内容的丰富,都可以说他是在词这种诗体上的最有创造性的一位词人。他现存有词六百余首,是两宋词人中最多产的一个。
上一篇:什么是古文运动
下一篇:什么是豪放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