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一种注音方法。即用同音字来给汉字注音,如陆德明《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乐音洛”、“大音太”、“忉音刀”等。直音法的优点是简单,缺点是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同音字是冷僻字,就无法注音,即使注了,也难以识读。还有一种“读若”法,“读若”也作“读如”、“读为”、“读曰”,即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比拟所注字的读音,使人由彼字的读音推知此字的读音。如许慎《说文解字》:“芨,读若急。”这其实也是一种直音法。“读若法”有时也用以说明文字通假,解释字义,如《礼记·儒行》“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若屈伸之伸,假借字也。”“信”在这里是假借字,应读成“伸”,音义皆同,即“竟伸其字”。又如颜师古《汉书·谷永传》“湛湎荒淫”注:“湛读曰沉。”“湛湎”即“沉湎”。“读若法”简单易行,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经常只能得其相似,其准确的读音可口授而难以笔传。
上一篇:什么是《韵部》
下一篇:什么是《反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