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集。七卷。东晋陶渊明撰。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没落仕宦之家,自幼博览群书,抱负远大,又性爱丘山,不慕名利。二十九岁出仕,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职,其间多次辞职在家闲居。四十一岁任彭泽令,为官八十余日,自免去职,从此隐居不仕。
《陶渊明集》卷一为四言诗,卷二至卷四为五言诗,卷五为赋辞,卷六为记传赞述,卷七为疏祭文。陶渊明有“大济苍生”的宏愿,但无法施展抱负,他的部分作品表现出坚持理想、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和郭主簿》和《饮酒》第八首歌吟霜威下盛开的菊花和不凋的青松,象征自己挺立不屈的性格。他在《咏贫士》中表示自己要远去尘埃,永远保持自由和高洁。《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把官职看作束缚自己的羁绊。陶渊明的志趣和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他回到田园中,写下大量的田园诗,抒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诗人把统治阶级官场斥为“尘网”,深以离开这个“樊笼”为乐,着重细致地描写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由衷的喜爱。《饮酒》第五首写自己避开了达官贵人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归田园居》“野外罕人事”一首写他断绝了和官场上层的应酬,和农民来往的情景。尤其可贵的是,陶渊明的田园诗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归园田居》第三首描写种豆锄草的劳动,晨出暮归,有一种充实愉快的心情。在《劝农》中指出不劳动者的可耻。《归园田居》第二首表示对农作物收成的关心,《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和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陶渊明的诗还反映了他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和由此产生的思想斗争。如《示庞主簿邓治中》、《饮酒》十九首、《杂诗》第二首等,可以看出诗人在光阴虚掷中极度矛盾不安的心情。他的诗也叙写时政、歌咏史事。如《述酒》一诗表示他对刘裕篡晋的感慨,《咏荆轲》一诗热情歌颂勇于除暴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壮士荆轲,《读山海经》第十首歌颂精卫和刑天虽死不屈的精神,无疑是诗人不屈意志的表现。这些“金刚怒目”式的诗是诗人性格和创作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诗人在较晚时期写的《桃花源诗并记》中,设想出一个人人参加劳动,没有剥削的“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理想世界,反映了当时农民的意志和要求,在黑暗的东晋时代放射出灿烂的光辉,也标志着诗人思想发展的高度。不过陶渊明的诗中,也有“穷通靡所虑,憔悴中化迁”,“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消极人生观和及时行乐、虚无幻灭的消极思想。
陶渊明的诗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对后世作家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蔑视富贵、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对后世进步作家有积极影响,而其乐天知命,安分守己的人生观,也曾对后人起过消极作用。他在文学史上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其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受到唐以后历代诗人的极力推崇。
陶渊明的辞赋、散文虽然篇数不多,但也有较高成就。散文文笔朴素简洁,抒写真切而传神。《五柳先生传》是作者的自我写照,通过简洁的文字,勾画出其性格。《桃花源记》也不过三百多字,却生动地展现了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他的辞赋以《归去来辞》最著名,文中着重描写他由迷途折回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高洁志趣,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曾被欧阳修推为晋代文章中最好之作。《感士不遇赋》不仅自悲有志莫骋,怀才不遇,也是为很多没有出路的文士抒愤。《闲情赋》则用铺排的写法,表现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
《陶渊明集》最早为萧统所编,共八卷。北齐阳休之增《五孝传》和《四八目》,为十卷本《陶潜集》,阳本隋末失其序目,为九卷本。此后,别本纷出,争欲凑成十卷本。北宋时宋庠又重新刊定十卷本《陶潜集》为陶诗最早刊本。以上各本皆不传。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本。主要有曾集诗人两册本,南宋绍熙三年刊,有清光绪影刻本;汲古阁藏十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竑藏八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汉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五卷亦即焦竑翻宋本。此外,还有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集》本和元刊苏写大字本等。最早为陶诗作注的是南宋汤汉。元以后注、评本日增。元初刊本有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十卷,常见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清代陶澍注《靖节先生集》十卷,辑有各家序录、版本异同、历代各家评论及年谱考异等,较详备。有家刊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近人古直《陶靖节诗笺》,有“隅楼丛书”本,“层冰堂五种”本,后者称为《陶靖节诗笺定本》。
上一篇:阮嗣宗集
下一篇:谢康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