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北宋欧阳修撰。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议政被贬,欧阳修为他辩护,贬为夷陵县令,后被召回京,任谏官。庆历五年(1045),支持范仲淹等人革新,贬为滁州太守。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忠。
《欧阳文忠公集》凡《居士集》、《外集》、《易童子问》、《外制集》、《内制集》、《表奏书启四六集》、《奏议集》等一百十四卷,《归田录》、《诗话》、《长短句》等十九卷,《集古录跋尾》十卷,书简十卷,前附年谱,后附行状、墓志、传文等五卷。
欧集中不少散文反映了欧阳修的文学理论。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他继承唐古文运动的精神,提出了带有时代特点的文学主张。在文和道的关系上,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答祖择之书》说:“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吴充秀才书》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但他并没有把道与文绝对等同起来,《送徐无党南归序》即指出,历史上有道德修养的人未必皆能文章。在《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中,他更明确地说:“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说明他虽然把道放在首位,但并未否定文的作用。欧阳修所言之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答吴充秀才书》中,他反对做文章者“弃百事不关于心”的态度,《与张秀才第二书》批评了“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的文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道统观念的束缚,使文学与现实比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欧阳修提倡平易畅达的文风,反对尚奇趋险,倡导“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与张秀才第二书》)的文风,推崇“简而有法”(《论尹师鲁墓志铭》)的写作原则,这对于北宋以及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关于诗歌创作,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薛简肃公文集序》等文中,反复强调了诗穷而后工的观点,突出了作家产生于生活中的感情对创作的重要作用,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欧阳修散文各体兼备,有很高成就。其中一些政论文直接为现实政治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对朝中是非表达了鲜明的态度,富有斗争精神。著名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对后唐兴亡事实的论析慨叹,为北宋统治者提供了历史的教训。欧阳修还有许多抒情写景、状物怀人的文章,《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苏氏文集序》等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他的赋也很有特色,脍炙人口的《秋声赋》表现出艺术上的独创性,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欧阳修还有大量笔记文,如《归田录》、《笔说》、《试笔》等,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欧阳修散文明畅简洁,曲折而有变化,善于以简练的笔墨传示充沛深厚的感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对宋代散文创作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诗歌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部分作品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矛盾,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如《食糟民》、《答杨子静祈雨长句》等揭示出贵族王公的享乐是人民生活贫困的直接原因,《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抨击了腐败政治,《边民》表述了对边地人民和国家边防的关切。他更多的作品是表现个人经历和感受,如《晚泊岳阳》、《戏答元珍》、《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等诗用平淡秀丽的诗句,抒写亲切动人的生活感受,都是写景抒怀的佳作。欧阳修的论诗诗,如《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读蟠桃诗寄子美》等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把握和见解,对我国诗论发展也有一定意义。
欧集中的《近体乐府》收存了欧阳修的部分词,其另一词集《醉翁琴趣外篇》未收入集中。欧阳修的一些词在题材上作了有益的开拓,他以词言志抒怀,如《朝中措·平山堂》、《圣无忧》(世路风波险)、《采桑子》(十年一别流光速)等或写宦路风波,或抒旷达宽解之情;他也以词描写山水景物,咏颖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及《渔家傲》(一派潺湲流碧涨)等展现了风采各异的自然景象;他又以词咏史、咏时令节俗等。这些作品突破了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诗文革新的精神。欧阳修大部分词描写男女情爱、离别相思等内容,《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玉楼春》(樽前拟把归期说)等都写得语近情深,婉曲绵长,对以后秦观、李清照等人的创作有较大影响。欧阳修词受到五代词人尤其是冯延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民间俚曲的影响,在继承五代词风的同时,表现出创新与开拓,在宋词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今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另有明正德吉州刊本、明嘉靖刊本、清康熙吉水曾氏刊本,名《欧阳文忠公全集》。
上一篇:乐章集
下一篇: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