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二十六卷。清袁枚(生平见《小仓山房集》条)撰。
《随园诗话》是袁枚标举“性灵说”的主要著作,广泛论述了来源于明代公安派而有所发展的袁枚“性灵说”的精义。大要有二:一、主张“性”与“灵”的完整追求。“性”之表达首在真挚;“灵”之境界力求鲜活。“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卷三)。“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补遗》卷六)。“人可以木,诗不可以木”(《补遗》卷五)。“笔性灵,则写忠孝节义俱有生气;笔性笨,虽咏闺房女儿,亦少风情”(《补遗》卷二)。二、强调“先天”而不薄“后天”。《诗话》云:“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思,全凭天分。”(卷十五)同时又说:“诗难其雅也,有学问而后雅,否则俚鄙率意也。”(《补遗》卷六)《诗话》卷五引叶书山语曰:“人巧未极,则天籁亦无因而至。虽云天籁,亦须从人工求之。”所以主张“诗有从天籁来者,有从人巧得者,不可执一以求”(卷四)。基本精神便是要求将自在的条件与自为的努力结合起来。谈论的虽是创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先天”、“后天”这对概念所涵纳的思想远不止此。袁枚标举“性灵说”,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随园诗话》对“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的偏颇均有所批评。“诗如天生花卉,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秀,不容人为轩轾”。(卷三)《随园诗话》所阐发的“性灵说”,较少顾此失彼的片面性。此外,《诗话》中还批驳了“宗盛唐”、“学七子”、“分唐宋”、“讲家数”等说法。对历代诗人作品的评述,亦有精义可采。《诗话》卷帙宏富,然不免芜杂。
最初刻本是乾隆庚戌(1790)和壬子(1792)的随园自刊本,收在《随园三十种》内。其后,同治五年(1866)三让睦记《随园三十种》、光绪十八年(1892)勤裕堂《随园三十八种》、宣统二年(1910)益州《随园三十二种》、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扫叶山房《随园四十三种》中均有收录。单行别出者有光绪十八年(1892)袖海山房本、民国三年(1914)上海鸿宝斋书局本、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中国图书公司本等。根据乾隆随园自刊本校点(顾学颉校点)的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是现在通行的较好本子,1982年再版时,又附录《批本随园诗话批语》若干,颇资参考。
上一篇:瓯北诗话
下一篇:石洲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