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雕塑造像·建筑雕塑
附属于实用建筑的装饰性和寓义性雕塑称之为建筑雕塑。建筑雕塑或表现在建筑的构件上,成为直接构成建筑物的材料;或为独立的雕塑体积,设置于建筑周围与之构成 一定的统一关系。中国历史上的建筑雕塑多为前者。建筑雕塑的材料大抵与建筑本身的材料一致,一般为石、木、陶和砖等。建筑雕塑的题材和形式与民族的信仰、习俗和传统密切相关,中国民族的宇宙意识、生死观念、宗教信仰和习惯性的审美方式在建筑雕塑上均有反映。
中国在战国时代的建筑雕塑已相当发达,建筑雕塑的起源当在更远古的年代。战国的建筑雕塑有一些遗存。出土于战国的板瓦、筒瓦、半瓦当、圆瓦当等建筑构件,多雕饰有鸟兽图相,纹饰造形呈灵活的跃动姿势,有强烈的生动之感;还有一种陶质的下水道管口,为张着大嘴的兽头造型,水可以通过兽嘴流出,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意味,构思相当巧妙。秦汉的建筑构件上的雕饰更为出色。秦汉瓦当雕刻有一种灵兽题材,常见的是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四灵兽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其中朱雀被雕刻为翅中央有圆形太阳的凤鸟形象,依照瓦当的圆形进行设计,鸟身随圆面翘首扬翅形成近乎圆形的图案,以一爪撑地、一爪抬起的姿势表现动态,原件饰有红色,装饰性很强,从拓片上看,有图案画的效果。秦砖汉瓦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与建筑浑然一体的雕饰是其受到后人重视的原因之一。
汉代大兴宫殿苑囿工程,把建筑雕饰当作夸示权威的手段。汉武帝曾在陕西长安县的园林内挖昆明池以象征天河,并按左牵牛、右织女的天象格局设置了代表牵牛和织女等星座的石雕人像,还在池边雕有石鲸,成为中国早期的一组园林雕塑。织女象为浑厚朴拙的女性形象,两手拱于腹前,表情平静,其简括的线刻风格与汉代陵墓石雕风格一致,可以反映出当时建筑中大型圆雕的面貌。现在能见到的汉代建筑雕塑作品,还有一种石阙雕刻。石阙是竖立在汉代建筑和陵墓前通道上的一种留有门形空缺的石建筑,由长石条砌成或由整块石雕成,顶似房檐式样。阙檐上多雕刻着勇猛的动物,阙身往往雕有生活场景或神话故事情节,或按方位雕出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神兽,造型动态感强,有浑然天成的气势和内在的律动感。汉阙雕刻遗迹多见于四川、河南和山东等省,题材和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想见当时的木构建筑上会有更多雕饰。
隋唐时代的建筑雕塑非常繁荣,宫殿和桥梁等建筑多饰有精巧的雕塑。河北赵县安济桥上的雕塑是隋代建筑雕塑的杰出代表。安济桥由著名工匠李春建造,为造型优美的大跨度单孔桥,在栏板、望柱和仰大石等构件上均雕刻有图相,尤以栏板上的浮雕龙头、奔龙和交龙等最为出色,龙的姿态多变,造形生动并且现出雄健有力的气势,雕刻技法纯熟精湛。足见隋代建筑雕塑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唐代的桥梁建筑雕塑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就。近年来在山西省永济县普津大桥遗址发掘出了巨型铁牛与铁人群雕,均为唐代作品。群雕设置在大桥两头的河岸上,与一些高大的铁柱一同起着固定大桥索链的作用。大桥两端的铁牛各为四尊,铁人各为二尊,现只发掘出一端的遗物。其铁牛形体巨大,大于现实中的牛体数倍,铁人也远大于真人,据专家们推测,这批铁铸雕塑和铁柱所耗用的铁占当时年产铁量的二分之一。铁牛的造型雄健有力,无过于具体的细部刻划,却浑然天成而又富有神韵,给人力大无比、虎虎有生气之感。唐代雕塑艺人在金属塑铸方面的成就由此可以明了,唐代动物雕塑特有的神采和气势在这批铁牛造型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迅速发展起来的雕塑艺术在唐代宫殿建筑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唐代曾兴建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等皇家宫殿,建筑华美,雕饰工细,可惜宫殿早已被毁,不能见到其雕塑原貌,但从出土的唐代砖瓦的雕饰情况可以了解到宫殿建筑雕塑的一些情况。用于建筑的砖瓦等建筑构件上多雕有莲花纹和葡萄纹等,较秦汉砖瓦上的雕饰简化,还有一种缠枝花纹,充分发挥了秦汉线条雕刻的技法。从文献记载中还可以得知在武则天执政时曾有纪功柱树立于建筑的端门之外,雕刻造型丰富多样,除龙、凤外还有十二生肖像。可见当时的宫殿前是设置有大型雕塑的。现遗存于西安等地的唐代佛塔,在门楣和塔身上雕刻着装饰性的缠枝花纹样和佛教人物的形象,线条坚劲流畅,造型饱满生动,有的为线刻效果,有的为浮雕效果(如西安大雁塔、济南龙虎塔等),是唐代建筑雕塑的珍贵遗产。另在山西五台山南禅寺的唐代建筑基石上雕刻有狮子纹样,是后代建筑门前设置立体狮子的过渡形式。唐代建筑雕刻的形式多为浮雕和线刻,宋代之后,立体感更强的雕镂和圆雕作品被大量用于建筑雕饰。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由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宋代建筑在屋顶塑造脊兽,形态各异的小兽造型沿屋脊排列着,另在房屋下部的基石上也雕刻动物形象。在建筑的其他部位,尤其是柱头、栏杆和门环等建筑构建的交接部分,同样作雕刻塑作的处理,柱身亦常雕饰出龙及其他动物的造型。山东曲阜孔府大殿的圆形石柱上雕有镂空的盘龙造型,非常壮观。守门狮子的雕刻在宋代开始出现,造型与陵墓表饰中的石狮比较接近。金代的卢沟桥雕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石构建筑卢沟桥位于北京广安门外,两尊生动的镇水石兽雕刻于桥头,桥上栏柱顶端的圆雕狮子造型更为令人叹为观止,几百个柱顶上皆由蹲坐的石狮作装饰,石狮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皆生气十足,具有非凡的神采和气韵,与精工雕刻的石栏板和造型壮观的桥身结合在一起,构成 一处美丽的建筑景观。宋代与佛教有关的寺庙和佛塔建筑,更多地以雕塑作为装饰并作为宣扬佛教的手段。寺庙建筑雕塑方面的优秀作品,可以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内的须弥坛和石柱上的雕刻为代表。该须弥坛由石建成,作为阁内承托莲台和佛像的台基,在坛的正中和两角分别雕有三尊浮雕力士。为显示力士雄健有力的特点和所承之物的沉重程度,力士被刻划为身躯被压弯的形象,双臂支撑在双腿上,肩、臂肌肉突起,神情威猛异常,对身体的受力之处的刻划稍有夸张,却显得自然真实。浮雕的造型有很强的立体感,块面结构匀称合理,与早期建筑上平纹线刻的雕饰相比,这样的作品更多地发挥了雕塑本身的造型功能,标志着建筑雕塑已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宋金时代流行砖雕建筑,建筑常砌有雕饰丰富的砖块,一般建筑和墓室建筑均是如此。砖与石相比是属于可雕性更强的材料。汉代墓室建筑多用画像砖、石为构件,宋金时代几乎不用石,而全用砖;汉画像砖石的雕饰是线刻形式,而宋金时代却是较典型的雕刻形式了,雕刻题材有生活场景及动态的人物,亦有仿木建筑花格门窗的题材,手法非常写实。这类雕砖在中原、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墓葬遗址多有出土,是宋金时代建筑雕塑中一部分很有价值的作品。宋代建筑的木雕同样很发达。这一时期的建筑雕塑成就为明清时代建筑雕塑的繁荣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明清时代的建筑雕塑在宫廷和民居建筑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发展。在宫廷建筑的门楼、栏杆、柱石、角石、门窗、斗拱和梁柱等处,多有瓷塑、砖雕、木雕和石雕等形式的装饰,所表现的内容多为龙凤和其他动物、植物图相。另外还有一种前代尚极为罕见的壁塑作品,或与实用建筑合于一体,或为单独的雕塑性墙壁,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和北京北海公园、故宫院内的九龙壁均是独立的壁塑作品。此时的雕塑已成为宫廷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上述依附于建筑的浮雕和半圆雕作品外,独立的圆雕动物也很常见,唐宋时期设置在陵墓神道上的石狮多被安放在宫殿和门楼之前,呈稳定的蹲坐姿势,以巨大的形体给人威严之感,为金碧辉煌的王室建筑增加了雄壮的气势。这些建筑雕塑往往运用精工细制的方法,有富丽精巧的特点。民居雕塑在南方发展得非常迅速。在安徽、江苏和浙江诸省境内的民居建筑的墙壁、屋梁、斗拱、楼层栏板、栏柱和门窗等处,多布满着内容丰富的雕刻,以砖雕和木雕最为常见,亦有部分石雕,题材从花卉、鸟兽到情节故事均有大量表现,表现方法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精细、多样。这些雕饰繁复的部位与造型轻巧的飞檐式建筑构成了有机的整体,充分地显示出中国建筑和雕塑匠师的创造才能。
中国的建筑雕塑对建筑发挥了很好的装饰作用,但装饰性只是其功能的一个部分,雕塑的题材往往起着寓义的作用。常见于皇宫建筑和一些公共设施上的龙的形象,都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民居和桥梁等建筑上的动物和花卉图相,亦有着一定的象征性,它们多被赋予了吉祥的含义,有些情节故事场景则直接表现为忠孝仁义的说教内容。中国的雕塑匠师通过建筑雕塑的制作发挥了聪明才智,对中国雕塑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作为雕塑于人们居住空间环境上的视觉形象,建筑雕塑的美的形式对人们的审美活动发生过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一篇:传统文化·道家道教·庄子哲学
下一篇:传统文化·刑名律令·形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