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古玩器皿·金银器
金银器是以黄金白银为原料加工制造的器皿和饰件。金银有着良好的延展性,可制作极薄的金银箔,又可拉成细长的金银丝,非常适于制作具有精细工艺的装饰品和器皿。中国很早就用金银制作各种器物。古代金银器的生产大体分为唐代以前、唐代、唐代以后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最早出现的是金银装饰品。甘肃省玉门市火烧沟墓葬中出土的不少金耳环和其他饰件,年代相当于夏朝。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商代中期墓葬出土金臂钏两件、金耳环一件。此后金银装饰品不断发现。制造精美、又能反映 一定 工艺水平的装饰品,有陕西省秦陵 二号铜车马的银配件、北京平谷县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金笄。这些器物证明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初已能综合使用铸造、焊接、掐丝、镶嵌、锉磨、抛光、胶粘等工艺技术,特别是掌握了黄金浇铸方法。黄金的熔点为1 064.43℃,熔金铸器很不容易。河南省辉县固围村战国墓出土的银带钩,铸成浮雕式的兽首和长尾鸟形象,通体鎏金,并镶嵌 玉块、琉璃珠,将金银和其他工艺结合在一起。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也发现了较多的金银器。内蒙古西沟畔匈奴墓出土的金银器中,有带马、鹿、鹰、异兽纹样的牌饰,动物相互咬斗为其特点。工艺上是将金料锤揲成薄片,再锤图案。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了匈奴王的遗物,有金器218件、银器5件,制法包括了铸造、锤揲、镌镂、抽丝、编纍、镶嵌等。其中金冠顶和金冠带,是为匈奴金器工艺的代表作。冠顶的下部用厚金片锤成半球形,上面浮雕狼和羊对卧的纹样,球上立 一只雄鹰,冠带由三条半圆金带组成,两端浮雕卧马及羊。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制品,已经可以看出中原地区与北方匈奴地区的风格不同,除了形制和纹样的区别外,北方多用锤揲,中原流行铸造。汉代以后的金银器渐多,河北省满城刘胜墓、定县刘畅墓、刘修墓都有较多的出土,主要为金板、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兽、金印等,南方的江苏省盱眙县出土的金兽,通高10. 2、长16、宽17. 8厘米,重9公斤。表面锤饰圆形斑纹,颈部有项圈,背顶有环钮。中国古代铸造业十分发达,主要是青铜器制造,这一技术也用于金银器上。但到两汉时期,金银工艺已脱离了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门类,还以包、鎏、错、镶等方法装饰漆、铁、铜器。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地区墓葬中出土了一些金银装饰品,如辽宁省北燕冯素弗墓的一批金银质的各种首饰和服饰件,大都是用锤揲、镂刻、铆钉、镶嵌、套珠的技法制成。内蒙古科尔沁左旗北魏墓中出土的奔马、瑞兽的金饰件,铸造而成,形态奇特生动。两批器物都具有浓厚的鲜卑文化的特征。山西省太原北齐娄叡墓出土的一件金饰,是在金片上以压印和镂刻成型,然后镶嵌各种饰件。
唐代以前的金银器皿也有发现,但数量不多。这些器皿可分为国产品和输入品两类。国产品以湖北省随县战国时代的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山东省临淄汉代齐王墓随葬坑出土的鎏金银盘(图378)为代表。金盏的盖顶有环式捉手,环下以四个短柱与盖面连在一起。盏身为直口,腹壁向下逐渐内收成圜底,腹外有两个对称的环状耳。底部为三个倒置风形足。器盖和器身都饰以精细的蟠螭纹、绹纹和云雷纹。银盘直口,平折沿,折腹,底部微内凹。口沿及内外腹錾刻龙凤纹,全部纹样鎏金。金盏和鎏金银盘的形制和纹样都是中国的传统风格,金盏的制作还采用了与青铜器相似的铸造方法。输入品又两种,一种是罗马系统的产品,如广东省广州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银盒、临淄汉齐王墓随葬坑出土的银盒(该器有后安的青铜高足及三个钮),采用锤揲技术制成,器表以凸凹不平的叶瓣式纹样作装饰,这是古代地中海地区流行的银器作风。另一种是中亚系统的产品,如山西省大同北魏遗址出土的银碗、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出土的银壶。两件器物的形制和人物、植物的纹样,在中亚地区的银器中经常见到。早期金银器皿的发现表明,这时中国对外来的金银器皿十分喜爱,较多地输入了中亚和西亚金银器物。
唐代是中国金银器生产的繁荣时期,表现在器皿制造上尤为突出(图379、图380)。唐代许多地方开采金银矿,当时的赋税、供奉也交纳金银,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统治者又以为用金银作食器能长生不死。客观条件和主观原因促进了金银器生产。唐代设立“金银作坊院”,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集中于中央,使他们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得以提高金银器产品的质量。由于金银器的珍贵,又成为赏赐、行贿的财宝和对外交往的礼品,增加了数量上的需求。唐代中西交通繁荣,具有悠久传统的中亚、西亚金银器也对中国金银器物的制造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因此,唐代金银器迅猛发展。除了唐代的墓葬和遗址零星出土已积累了不少实物外,还有三批重大发现: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金银器1 000多件;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金银器近1 000件;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金银器100多件。此外,唐代金银器还较多地收藏于外国的博物馆和私人手中,根据近年发表的资料统计达100多件。这些器物反映出,唐代金银器大量地采用了锤揲技术,还发展出切削、铆、大焊、小焊、两次焊、掐丝焊工艺。一些盘、碗、盒等器皿上切削加工痕迹证明,当时已经有了简单的机械车床。唐代金银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碗、盘、碟、杯、壶、盒、铛、炉等。而且,同一种器物的形制极少雷同。器物大量采用流线、圆弧式的造形手法,使器物显得舒展大方、轻松活泼。在西方金银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锤揲技术的运用,又使器形复杂多样,造型新颖,致使其他质料的器物也开始模仿金银器物。纹样繁缛也是唐代金银器的特点,许多器物采取满地装,富丽堂皇,其内容几乎囊括了已发现的唐代所有纹样。
唐代金银器中有些刻有文字,年代明确。有些可根据遗址和伴出遗物考定年代。以此为依据,唐代金银器大体分为早(7世纪~8世纪初)、中(8世纪中~8世纪末)、晚(9~10世纪)三个时期。早期的特点是:器物种类以碗、盘、杯、盒为主,器物形状有不少是多棱、多曲的造型,器壁较厚。纹样中的人物主要是歌舞、狩猎,植物纹以忍冬、葡萄最突出,动物纹以飞狮、天马、独角兽、犀牛等引人注目。中期的器物,总体来看,器体变大。多棱器物几乎不见,多曲器分瓣减少。纹样中鹿、鸿雁、蜂蝶、绶带鸟等更多。晚期的器物种类增加,器形多高圈足外撇,呈喇叭状,花口器流行。纹样以折枝花、团花等为主,纹样部局多分单元布置,留出较多的空白,盛行用细碎线刻出的小花作边饰。唐代金银器皿的发展演变清楚地表明,早期带有较多的中亚、西亚风格,中期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晚期进一步发展。唐代前期金银器制造的中心在北方,唐代晚期南方金银器工艺迅速兴起,唐代晚期南方和北方还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
唐代以后,金银器制造业在技术上又有发展,器物的制作越来越华丽、精细。宋代的金银器制造和使用已经不局限于皇室和高级贵族,文献上记载,当时即使是酒楼伎馆的饮食器也用金银器。南京幕府山北宋墓出土的 一批金银器中的心形金饰极为精致,它由两个椭圆形的金片合成,加之镂空、錾刻、掐丝手法,使器物玲珑剔透。这种器物属于富贵之家的生活用品。江苏省溧阳小平桥出土的鎏金银盘,盘内锤出瑞果图案,呈高浮雕效果。另 一件乳钉纹鎏金银盏,器壁为夹层,外壁饰乳钉,类似青铜器,反映了宋代的仿古思潮。宋代以后的金银器除了装饰品、生活用品外,较多的还有银塔、舍利瓶、佛像等佛教寺院用品。辽代的金银器皿多仿造唐代器物,但也有银鸡冠壶、金银面具等具有民族特点的器物。辽代金银装饰品很发达,辽宁省朝阳辽墓出土的鎏金银大带,由数件方形银片组成,每片以缠枝纹为地,饰出高浮雕的童子游乐图。赤峰辽墓还出土了精美的银鎏金马具。西北地区的西夏王朝的金银器工艺与两宋有密切的关系,但器皿的制造较为粗糙。元明清三代的金银器制作中心在长江中下游,许多器物的时代、民族、政治、宗教色彩较浓。元代器物继承发展了宋以来锤揲出高浮雕式纹样的装饰技法,江苏省吴县元吕师孟墓出土的金饰件,还在锤出的高浮雕缠枝花果上,进 一步雕镂细部,极富立体感。器物种类中增加了很多的陈设、文房用具。明清时代更注重金银器的华美、实用,制作巧妙、工艺精湛。明定陵出土的金冠(图381)用极细的金丝编织而成,二龙戏珠饰于冠顶,轻盈华美。清代还有许多用于典章、祭祀方面的器物,并在金银器上出现点烧珐琅或以金掐丝填烧珐琅的新工艺。
上一篇:传统文化·道家道教·金元时期新道教
下一篇:传统文化·中华气功·门类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