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的内容·清代词曲·清代填词·清代词学的理论建设
清代词学理论的发展与清词的演进互为表里,彼此影响。词学理论的探讨,虽然在宋代初年就开始出现,李清照的《词论》和王灼的《碧鸡漫志》都是不可忽视的著作,沿至晚宋,更有张炎《词源》、沈义父《乐府指迷》,代表了宋代词学理论的最高成就。但总的来说,仍属草创,开掘不深。元明二代,词学中衰,理论构建趋于停滞,偶有探索者,如杨慎等,往往零碎不成家数。清代以来,随着词学中兴局面的形成,词学理论的探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陈维崧倡“存经存史”,朱彝尊倡醇雅清空,均意蕴深厚,开一代新风。嘉道以后,随着时代发展,又有张惠言提倡意内言外、比兴寄托,使得常州词风影响深远,流风余韵,至现代而不衰。至于专门的词学著作,则尤以晚清诸家为有成就。其中,《蕙风词话》《白雨斋词话》《人间词话》尤为翘楚。况周颐“重拙大”之说,陈廷焯“沉郁”之言,王国维“境界”之论,都是词学理论的新创辟,发前人所未发,也是对清词创作发展加以总结的结果。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清代词学理论具有非常鲜明的指导创作的意识,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多次引述自己作品,或正面、或反面,或格高、或调低,均意在说明“沉郁”理论的操作性如何。努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清代词学的基本特色,发展到晚清,尤其突出。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词是一种经历了漫长发展的文体,但到了清代,被充满自信的词人们接过来,又使得这一文体开出了“老树新花”。总的说来,清代词人往往充满自信,他们要求在唐宋之外,还能宕开一境,这种心态,或许比不少同时代的诗人要积极。这一点,始终应该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清词所应该谨记的。
上一篇:清代文学·清代词曲·清代填词·清代的女性词人
下一篇:清代文学·清代骈文辞赋·清代辞赋·清代辞赋艺术的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