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与社会文化
“理学”,指的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及明代王守仁等人致力于探讨性、理、道、器等问题的儒家哲学思想,又称性理学、道学。虽然从广义来说,“理学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一家完整的哲学学说,它是我国特定时期(10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哲学史断代的统称”①,但我们在一般情况下,指的是狭义的程朱一脉的儒学。宋明理学无疑是一种正统的儒家思想,但它又与传统儒学有着很大不同。先秦儒学注重于社会伦理的实用性,而对于宇宙本原的认识缺乏严密的思考和论证; 汉唐儒学形成注疏训诂之学,墨守成说,在思维方式及理论建树方面逐渐难以与佛道哲学抗衡;宋明理学正是有鉴于此,既排斥佛老,又吸收其菁华,建立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②。“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自谓要“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传达出其最终目标仍然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万世太平”,但他所强调的“立道”,正是宋明理学不同于传统儒学而重于“心性”、“义理”的体现。
作为一种审美艺术,文学本与作为哲学思想的理学有着各自不同的领域与发展轨迹,然而,由于作为两宋学术思想或曰新儒学的代表的理学影响极大,宋代的文人又往往兼为学者,于是文学与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势所必然的了。一方面,理学家提出“作文害道”,对文学抱着抗拒与批评的态度,但事实上理学家本身也离不开文辞写作,更何况有的理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的创作与其理论并不完全相符;另一方面,一些主要以文学著称的诗文作家,即使是对理学持有不同观点的,但同处儒学转型的大时代中,其诗文创作中的理性精神和一些审美特点也不能不受到理学家的影响,或与理学家的追求不谋而合。总之,文学的发展有其自足的一面,但我们也不能无视特定时期的特定思想学术文化背景对于它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字便能概括,须加以客观辩证的分析。
注释
①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第三册第158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② 参见许总《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第一章《理学的特征与意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上一篇:先秦两汉文学与社会文化
下一篇:先秦两汉文学